古時舊俗有“紅白喜事”之說,認為人死結束苦難,進入天堂,因此把喪事也稱之為喜。
在禹州市城鄉喪葬習俗中,喪禮簡繁與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相關,喪葬禮儀程序大致是:停草鋪,病人脈搏停止、身體漸僵后,挪至正堂屋中間的草鋪上,俗稱“停草鋪”,即“壽終正寢”,死后一般在草鋪上停尸二日。
報喪,人死后請人至親友家報喪。
入殮時身上鋪黃、白紙,尸體要穿戴整齊,所有近親好友必須聚齊至祭畢,尸體裝進棺木。
下葬即遺體起殯下葬。出殯時,親厚友隆重祭奠,孝子披麻帶孝,手柱哀杖。長子端撈盆,次子揚引魂幡,哭泣引路,其他子侄輩哭泣隨行,將靈柩護送至墓地下葬。下葬安放妥當后,由長子下墓穴拂土進棺,無缺漏時,上來同兄弟子侄轉墓穴三周,表示悼念,然后填土封成墳丘。
葬后以7天為祭期,“三七”、“五七”較為隆重。滿一百天,孝眷內親都到墓前致祭,叫“做百日”。
葬后一年,子女、親友到墓地追祭,做過三年周年,整個葬禮才算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