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名人名家 >> 身邊名人 >> 瀏覽許昌

“農家財神”周炳臣

2013/9/2 16:41:21 點擊數: 【字體:

“農家財神”周炳臣
周炳臣在察看玉米長勢
“農家財神”周炳臣
周炳臣在田間地頭現場授課

    “史莊村南邊的那塊地今年要穩氮、增磷、補鉀,后孫汪村東邊那塊地和史莊村這塊地一樣……”他是許昌縣的農業“活字典”,全縣近400個村,他閉上眼睛可以一個不漏地說個遍;你隨便挑個村,他就能說出這個村哪一塊地當前的土質、肥力、墑情怎么樣,并且和檢測結果幾乎相同;他的話被農民視為“圣旨”,許多人都記著他的電話號碼,遇到農業問題直接問他;大家叫他“農家財神”,他就是許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周炳臣。

  “小技術”發揮大作用

  今年62歲的周炳臣,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幾十年來,他作為一名基層農業科技工作者,扎根農村,服務農民,跑遍了許昌縣的村村落落。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周炳臣總結了不少非常實用的小“技術”。

  過去,許昌縣農民有一個習慣,小麥收獲后,立馬貼茬播種玉米,隨后再施肥。由于地面有麥秸,阻礙了正常播種,缺苗斷壟現象普遍。周炳臣發現這個問題后,通過調查和反復試驗,最終找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先用機播耬追施一遍化肥(磷酸一銨或磷酸二銨),再播種玉米”。

  這一改進看似簡單,只是施肥和播種的先后順序變了一下,但效果十分明顯:先追肥,相當于及時清理了小麥秸稈,播玉米種時就能夠均勻下種,玉米的株數有了保證;還有效克服后施肥化肥燒苗的問題,苗期也不會缺肥,“種肥”效果均得到充分發揮。據測算,按正常管理水平,在投資不變的情況下,每畝玉米可增產50~100公斤。還有他提出的“小麥播種前用園盤耙或丁齒耙耙地一遍”的辦法,可使小麥每畝增產20~30公斤,節約種子1~3公斤。

  “正月: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一日晴,農夫不用力耕田。二月: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豆麥好……”為了讓群眾能夠輕松接受農技知識,周炳臣在工作之余,結合許昌縣的農業實際,編寫了“二十四節氣農事活動歌”,還有“農業諺語”:種地不用問,深耕多上糞。施肥又深耕,年年好收成……這些歌謠和諺語讀來朗朗上口、好懂易記,深受農民喜愛。

  “農技110”和“教授”

  周炳臣總能用通俗的語言,把一些深奧的農技知識讓農民聽得明明白白。他每天都會接到十多個農民打來的咨詢電話,對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疑問,他從不推辭,有問必答,耐心細致,必要時還親自趕到現場,手把手幫助農民解決問題。同事都開玩笑說:“老周的手機成了許昌縣的農技110了。”

  周炳臣還是一位擅長講課的好“教授”。他講課不要書本,不帶資料,各種例子、數字隨口道來,連續講上幾個鐘頭,沒有一人中途離場。每年農技中心舉辦鄉村干部、農民技術員及科技示范戶培訓班近40場,受訓人數6000多人次,周炳臣總是擔任主講。除了培訓班,他還經常在農村集市或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并結合農時舉辦電視講座。大家都說,聽老周講課過癮,不但聽得懂,而且記得住、用得上。

  兩次見到溫總理

  2009年溫家寶總理到許昌視察抗旱澆麥工作,周炳臣有幸作為農技人員代表當面向總理匯報工作。

  “你們這里有幾種抗旱澆灌方式?”在陳曹鄉后孫汪村麥田,總理問他。

  “我們這里主要是井灌,井灌的方式有噴灌、水龍帶澆灌、小地龍澆灌三種。”周炳臣答道。

  “你們許昌的小麥苗情看起來比其他地方還要好。目前墑情如何?”總理又問。

  “我們許昌縣的一類麥苗超過90%。0~20厘米,土壤的含水量是12%~13%;40~60厘米,土壤的含水量在17%以上。許昌東部是平原地帶,地下水位較淺,墑情還可以;西部崗區水位較深,旱情比較嚴重。”說著,他拔起一撮麥苗遞給總理。總理接過問:“分蘗有幾個?”他說:“分蘗平均有5~6個,其中大分蘗4個,有14~15條次生根。”

  聽了周炳臣的回答,總理握著他的手說:“抗旱澆麥保豐收,主要靠廣大人民群眾,但也離不開你們這些身在基層的農業技術人員,這里最需要你們。同樣澆水,不同的澆法效果不一樣,管理跟不上,光澆水也不行。農業技術人員就是要為農民服好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業技術很重要。”

  2010年6月10日,溫總理來到許昌縣視察麥收工作,并親自駕機收麥、播種,周炳臣再次受到總理接見。總理對許昌縣建設萬畝高產示范區,大力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實施“六統一”管理的做法非常滿意,這其實又一次表揚了周炳臣。因為,該示范區從規劃到建設再到管理的整個過程周炳臣都參與其中。

  小崗位作出大貢獻

  周炳臣在全縣設立了10處試驗基地,長期堅持搞品種試驗。對于新品種的推廣,他總是十分謹慎,因為這是對農民負責的大事情。為此,他立下一個規矩:試驗不滿意絕不輕易推廣。近年來,周炳臣共參與完成新品種評比試驗12項,篩選出適合許昌縣推廣種植的小麥、玉米、大豆新品種26個,累計推廣面積600萬畝,創造經濟效益3億多元。

  在每個農業生產的關鍵階段,周炳臣都要根據田間調查,寫出詳實的調查報告和管理意見,為領導指導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每年由他編寫的田間管理要點及小麥、玉米、大豆栽培模式表都被印發30多萬份,農民每戶1份,成了全縣農民種田的明白紙、指南針。

  2008以來,周炳臣為打造許昌縣10萬畝高產示范區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由他分包指導的陳曹鄉史莊村,連續6年小麥單產突破600公斤、玉米單產突破700公斤,成為聞名全省的糧食高產先進村。

  周炳臣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者,受到政府嘉獎。但是,將要退休的他對榮譽看得很淡:“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業豐收、農民富裕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愿望。只要還能活動,我仍會努力為農民朋友排憂解難。”(記者宋廣軍通訊員劉偉李保明文/圖)【原標題:“農家財神”周炳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11年10月17日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