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國有文物系統(tǒng)館藏書畫專項鑒定是一項浩大而艱巨的工程――由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和省博物館、省圖書館書畫鑒定專家組成的鑒定組,自2004年9月至2013年1月,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在全省80余家博物館、文管會等文博收藏單位過目鑒定書畫藏品60000余件,確定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書畫24532件。
浙江素稱書畫之鄉(xiāng),文人墨客輩出。南宋建都臨安,由于偏安江南,山水風貌迥異于北方,形成了刻畫意境的山水畫風格和偏重一角的繪畫構圖。元代崇尚意趣的文人畫興起,在著名的“元四家”中,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都是浙江人。黃公望的山水畫名作《富春山居圖》長卷、趙孟頫的《吳興賦》書法長卷堪稱傳世杰作。明清浙籍書畫名家迭出,戴進力追宋元,成為“浙派”的創(chuàng)始人。徐渭創(chuàng)作筆簡意濃,追求氣韻神采的筆墨效果。陳洪綬則以樸拙奇古的人物畫風格獨樹一幟。
浙江省博物館以館藏豐富的古代書畫著稱,其中以浙江歷代名家作品為主。省博物館館長陳浩介紹,全省各地、市、縣文管會,博物館,通過接受捐贈、征購和調撥等方式,陸續(xù)積累了數(shù)以萬計的書畫藏品,其中不乏大量珍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省文管會和全國書畫鑒定組的老一輩鑒定專家,曾經(jīng)陸續(xù)開展過鑒定工作,但由于基層專業(yè)力量薄弱,且藏品數(shù)量龐大,均未有過徹底的清理、鑒定和定級。
為摸清浙江省書畫藏品的家底,2004年,省文物局決定啟動對全省國有文物系統(tǒng)館藏書畫藏品的全面定級鑒定工程。由于全省各地的書畫藏品包羅萬象,為防重要書畫在鑒定中的誤定和遺漏,專家們在鑒定中對每件書畫的真?zhèn)巍⒛甏⒄滟F程度的判斷和權衡十分慎重,經(jīng)常需要查找資料、核對印鑒,具體分析研究。遇有少數(shù)經(jīng)反復研究仍無法斷定的作品,寧可暫時擱置以俟將來。
“在這次徹底清理、鑒定過程中,盡管特別重要的書畫珍品大多已經(jīng)前輩們過目鑒定,但仍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原不為所知、所重,或未曾明確的書畫珍品,如省博物館的《竹石圖》和清代名人書札冊等一、二級書畫珍品。”鑒定組成員周永良對《竹石圖》的鑒定過程印象深刻:1987年,國家文物局書畫鑒定小組來省博物館鑒定,謝稚柳、啟功等專家停留了一個月,鑒定了幾千件書畫藏品,并為之定級。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錯過了《竹石圖》。這一次,專家組在查閱資料時看到一段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對此畫的評價,說這張畫上的字“像鄭板橋”。這一評價,如果略知美術史就會覺得很有意思:石濤是清初畫家,而鄭板橋則是乾隆年間畫家,比石濤晚100多年。“像鄭板橋”,畫豈不是偽作?“徐先生隨即就補充:其實并非石濤學鄭板橋,而是鄭板橋在學石濤。”周永良說,而鄭板橋也確有一部分畫上的題跋,同石濤的書法很像。經(jīng)過認真細致的對比,《竹石圖》沒有錯過這一回。
悠悠十載,以原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汪濟英、研究館員查永玲,浙圖古籍部前任主任余子安,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副主任周刃、研究員周永良等書畫鑒定專家組成的鑒定小組奔波全省各地,與全省廣大文博工作者一起,白天緊張鑒定,晚上整理記錄。此次全省博物館等文博機構全部書畫藏品鑒定定級工作的完成,也為即將展開的全國首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奠定了重要基礎。【原標題:摸底浙江館藏書畫作品 兩萬佳作都有“有名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