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許昌風情 >> 特色方言 >> 瀏覽許昌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戲說方言

2013/4/9 15:27:02 點擊數: 【字體:


    “夜兒黑,樹上有個麻唧鳥,叫樂(了)一黑,今兒個清到切,我一瞅,打渣子!恁大,想送給你,就爬到樹杈上去夠,某召護(招呼)好,一夏(下)版樂(了)個仰八叉,可疼。”(注:此段文字屬地方方言,故語法、用詞不規范)
  
    如果是一個外地人讀上面這段話,一定是詞不達意、索然無味;如果是河南人,則會倍加親切、忍俊不禁。因為這是河南方言,是咱們河南人的“專利”,用一句地道的河南話形容———真得勁兒!
  
    說起河南方言,就不能不提常掛在河南人嘴邊的一個字———中。“中”在河南話里表示同意或認可的意思,代表河南人特有的豪爽和豁達。“中”在河南方言里的使用,相當于我們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梢哉f,“中”是河南方言的一張名片。
  
    相傳在古時候,人們把當時的天下分為九大塊,稱為九州。其中有個豫州在九州的中間,大致就是河南省所在的地方,因此河南又稱中州或中原。后來,“中”就成了河南人的口頭語,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說,“中”在河南方言里的普遍應用,是有歷史淵源的。
  
    說完了“中”,咱再說一個極具河南特色的問候語———“喝湯了么”。兩個河南人見面,這句話的使用頻率特別高。為何這樣跟人打招呼呢?這其中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我們不難發現,河南也曾輝煌、繁榮過。它是多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為這里氣候適宜、土地肥沃。但它的苦難遠遠大于它的繁華,黃河、淮河的水災等“天災”以及兵家必爭之地的“人禍”,使得中原的百姓常年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人們見面后第一句會習慣性問“喝湯了么”,意思是吃飯了沒。以“喝湯”代表“吃飯”,可見舊時中原百姓遭受的苦難有多深。久而久之,“喝湯了么”就成了習慣用語,F在,這一問候語雖說在河南的城市里已漸漸絕跡,但在廣大的河南農村還是經常能聽到。“喝湯了么”也由其本意逐漸發展到現在相當于問候語中“您好”的意思。
  
    作為河南方言的一個分支,許昌方言也是有自身特色的。下面試舉一例:一只小鳥悠閑地停在小樹上,突然,這只小鳥不知何故竟飛離了小樹。許昌方言是如何形容小鳥飛離小樹的呢?是 “吱兒———”一聲。好一個“吱兒———”,它把小鳥的身輕如燕、極有靈性,而且是以極快的速度飛離小樹的這一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果一個許昌人聲色并茂地形容這個字,就更能讓人感到繪聲繪色了。
  
    由上所述,地方方言雖有著地域的局限性,但真實地反映了地方的地理概貌、歷史文化、人情風俗等。地方方言雖沒有全國通用性,但在某些方面又有著勝過普通話的地方。比如在異鄉遇到老鄉,是件讓人驚喜的事,特別是當聽對方說著一口地道的家鄉話時,能頓時勾起自己對家鄉的美好回憶,還有對親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丁鵬濤)(原標題:戲說方言)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晨報 原文時間:2008-3-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