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國民族器樂的代表性樂器,它音色細膩、優美、柔和,表現力非常豐富,善于表現抒情、敘事、憂傷等音樂情感,故有“東方小提琴”之美稱。
二胡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我國許多地方戲中應用廣泛,尤其是在河南豫劇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眾所周知,戲曲伴奏突出一個“伴”字,這就是演奏與伴奏的最大區別。演員是獨立的,可以毫無顧忌地自我表現,可是伴奏員恰恰相反,在戲曲舞臺上,演員與樂隊是互為“主”“從”關系,所有的伴奏樂器在演員的演唱中都只能起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不能主次不分。一個伴奏員最忌自我表現而不顧整體效果,一個好的樂手,要把自己與樂隊融為一體,隨著演員演唱的輕重緩急而演奏,與演員心氣相通,保持一致,和諧統一,這樣才能使演員在舞臺上輕松自如,獲得最好的演出效果。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豫劇伴奏員呢?作為二胡樂手,要明確自己學習二胡的任務是要和整個樂隊合作好,為豫劇唱腔伴奏。所有的伴奏都要圍繞著豫劇唱腔來開展,絕對不能脫離豫劇唱腔而單純地去練快弓、快速換把等高難度的二胡技巧。要多向傳統豫劇學習,多聽些傳統唱腔的唱段,找出其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音調,掌握傳統樂隊伴奏的方法。
下面針對豫劇中的幾大板式淺談一下伴奏方法及技巧。
伴奏1/4節拍的唱腔時,重點突出一個“活”字。像快流水板就是這樣,一般上下韻的拖腔和唱腔當中的一些活口的地方,唱腔都是比較自由的,不受時間長短的限制,上下韻之間過門的節奏變化也比較大。伴奏起來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伴奏方法。1/4節拍的唱腔一般節奏比較快,如果有兩小節以上的長音出現,伴奏時可以用一些節奏音型或者加花、上疏下密對比復調等手法,進一步強調旋律的歌唱性,使旋律更加歡快,富有戲劇性。緊打慢唱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在伴奏時,首先要聽演員唱腔的落音,比如伴奏“5”音,那么伴奏時便可奏成“55”的無限反復,以此類推,但伴奏的音量不可壓住演員的唱腔。2/4和4/4節拍唱腔的伴奏,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以“跟”為主,“墊”“填”為輔。不同之處在于2/4節拍多為二八板使用,一般采用模仿性包腔;4/4節拍多為慢板使用,多使用程式性包腔。
豫劇非板是一種沒板沒眼、演唱風格比較自由的板式,由演員主動控制,所以伴奏起來要不急不躁,輕隨演員跟腔走,樂器的音高不能蓋住演員演唱之聲,強弱快慢、變幻無常。
以上所述的幾種伴奏技巧,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加以摸索,只有勤學苦練,熟能生巧,才能充分發揮二胡在豫劇演唱中的作用。作者: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豫劇部 杜曉丹【原標題 :淺談二胡在豫劇中的伴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