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葛天氏之名的歷史解讀
葛天氏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因其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千百年來人們知道他,文化和藝術的教科書講到他,卻缺少對他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葛天氏長期是一個模糊不明的稱謂和概念。
葛天氏是什么稱謂,葛天氏是何名,研究甚少,論說不多,尚沒有進行科學的解讀,更沒有形成認可和認同。根據現有文獻資料記載和考古的一些發現,對其進行現代解讀是重要的課題。葛天氏之名,可從三個方面去解讀、去認知。
首先,我認為葛天氏是中原當時的一個部族的名字。因為葛天氏在歷史上與伏羲氏、神農氏齊名,是我國遠古時期重要的一個部族。葛天氏民間信仰與他的傳說融為一體,成為當地歲時節日、禮儀、禁忌等文化生活習俗。長葛許多地方還以葛天氏命名;葛天氏的一些后裔年年舉行祭拜活動,有固定的祭祀時間、地點與特定的風俗儀式,表現出特有的祖先崇拜。
今天在“石固崗河遺址”仍可尋覓到葛天氏部族活動的遺存。已發掘出的7處房基,房蓋的形狀多類似圓錐形,以藤枝相互交叉形成骨架,再用樹枝和樹葉、葦草填塞,而后用摻草屑的泥涂抹。那種用藤枝交叉成骨架的即是葛藤。這說明早在8000多年前,長葛一帶生活著葛天氏部族。
另外,長葛至今還流傳有眾多葛天氏活動的有關傳說,這些傳說也保留了葛天氏活動的地名與地域。如葛天氏洗葛的“葛河”、演練歌舞的“擂鼓石溝”、懲戒有過失者的“天寶觀”,舉行祭祀活動的“祭天臺”,該臺傳說是葛天氏的社稷壇,是葛天氏部族舉行祭祀天地神靈的所在地,等等。
葛天氏部落遺址——石固遺址,出土有最原始的樂器——骨笛(單孔骨笛),早于賈湖骨笛。對中國音樂史,樂器史都是極為珍貴的貢獻。還有葛仙靈池,是傳說中葛天氏點化后人、織葛染色的地方。葛天氏的這些傳說像活化石一樣,佐證了葛天氏部族的生活狀況,也表明長葛遠古時生活、繁衍著一個葛天氏部族。
在長葛民間,許多葛天氏傳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尤其是葛天氏的出生、葛天氏祭祀活動、葛天氏樂舞,及“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和諧生活的傳說,仍在廣為傳誦。傳說中的葛天氏先祖先民在葛邑大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葛天氏歷史遺存,與鮮活的民眾口頭的葛天氏傳說互為印證,交相輝映。由此觀之,葛天氏當是一個部族之名。
其次,葛天氏當是中原葛天氏部族首領的名字。河南長葛為葛天氏故里,也是葛天氏歌舞文化藝術的原發地,葛洪《抱樸子外篇》卷四記:“其先葛天氏,蓋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為列國,因以為姓焉。”葛氏后裔認可認同此說。《陶淵明集·五柳先生傳》在談到理想世風時曾說:“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元代的沈禧在《竹窗詞·阮郎歸·山寺樵歌》中也曾記述:“忘世慮,斷塵緣,逍遙傲葛天。”葛天氏之說歷代多有記載,在民間流傳甚廣。明代車明理撰寫的《長葛縣志》、清乾隆十二年阮景咸撰寫的《長葛縣志》等均記述:“長葛為古葛天氏之墟,其得名實始見于春秋”、“長葛,蓋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其澤,故名曰長葛。”清末翰林楊佩璋回鄉省親,在擺藍池前曾講述葛天氏織布染衣的故事。
民間流傳的許多有關葛天氏及其后裔的傳說,如“葛天氏出生”、“葛仙靈池的傳說”、“葛仙爺是俺的老祖爺”、“仙女游石固”、“葛河傳說”、“玉帝鎖蛟”、“擂鼓石的傳說”、“骨笛的傳說”等,眾多與葛天氏相關的美麗傳說,流傳至今。有歌謠唱道:“俺祖先,叫葛天,家住在,大平原,逮魚下潩水,打兔上陘山,教人種五谷,織葛做衣衫,吃飽穿暖玩得歡。”歌謠語言質樸,生動鮮活,流傳甚廣。由此可知,葛天氏不僅是葛天氏部族之名,而且是葛天氏部族首領的名字。
再次,我們還認為,葛天氏是生活在長葛的葛天氏部族之名,部族首領之名,同時還是中原以葛天氏為首領的葛天氏部族的原始歌舞藝術之名。
長葛流傳的葛天氏傳說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文化、民俗文化內涵,對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價值。葛天氏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藝術之神”,葛天氏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在我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民族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保護和傳承葛天氏文化藝術及其傳說具有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
二、葛天氏“八闋”歌舞藝術的現代認知
葛天氏在中國文化史、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民間社會習俗生活之中,葛天氏既是祖先神又是保護神,主宰地方安康、五谷豐歉;葛天氏藝術也是中原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廣大民眾還把他尊奉為“樂舞之神”、“藝術之神”。
葛天氏藝術最早的文獻記載,據考是《詩經》。《詩經·鄭風》描述了每年三月上巳(初三),鄭國男女放下采葛的活計,在溱洧河邊的幽會場景。溱洧河流經長葛。詩中所描述的舞蹈歡樂情景,與葛天氏以牛尾作道具,敲打牛角唱歌跳舞的風情相吻合。這說明長葛一帶很早就流傳著葛天氏部落采葛、織葛衣、用葛藤搭建房屋、能歌善舞的生活習俗。
春秋戰國時有葛天氏樂舞的記載。《呂氏春秋·古樂篇》記:“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司馬遷在《史記》里記載:“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這說明葛天氏與有巢氏、伏羲氏、神農氏在上古時代不但齊名,而且生動地表明葛天氏歌舞藝術之壯觀,影響之大。
長期以來,長葛地區除傳承了歌舞藝術之外,還同時同步產生和流傳有非常豐富的與葛天氏業績、歌舞藝術有關的各種傳說、故事,現已收集整理出了50多個。因題材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人物傳說、地名傳說、風物傳說、樂舞傳說、祭祀傳說等5類。
在樂舞傳說中,當地民眾把葛天氏描述為樂舞始祖、藝術之神,頌揚葛天氏部落能歌善舞,熱情奔放。《擂鼓臺的傳說》講述葛天氏在跑馬嶺旁的擂鼓臺地方,部族的人們演練樂舞的盛況。《牛尾舞》是講述葛天氏模仿馴牛動作的美麗歌舞。《仙女游石固》講述兩個仙女看石固廟會,舞獅唱戲入迷被圍,被葛天氏解救的故事。另有《石窩的傳說》《晃潭》《樂神的來歷》《歌八闋與浪八圈的演變》《坡胡唱戲謁祖師》等傳說,也都是表現葛天氏和葛天氏部族喜愛歌舞,表演歌舞的生活風情。
人物傳說中,當地民眾把葛天氏神圣化,把他描述成身世非凡的創始祖先、神話英雄和保護神,他勇敢善戰,智慧超人。《葛天氏出生》講葛天氏的母親,喜愛種植葛樹,人稱“葛母”,以葛花為食受孕,在葛林生下葛天氏;葛天氏成人后,勤勞、勇敢、聰明、愛民,被推為部族首領,帶領民眾戰勝自然災難,繁衍生存。《葛衣》講述葛天氏從葛樹皮中剝取纖維、制作葛衣。《葛天氏三棍插出三眼泉》講述葛天氏率狩獵的人們,為解決飲水困難,急中生智,砍了三根不同的棍,插于地中,結果插出了三個不同味道的泉水,解民水困。還有《葛天氏徒手打雙豹》、《葛天氏部落的來歷》、《葛天爺改河》等,也不同程度地描寫了葛天氏的性格,并表達了對他的贊頌。
地名傳說中,長葛的山水草木多與葛天氏有著密切的聯系,《崗河的來歷》講葛天氏開河引水,將河水引上高崗,解決了高地上的人畜飲水困難。《石梁河》講述葛天氏帶領部族打獵、發展農耕,在河邊砌石為洞,儲存糧食、防備災荒。《葛河水不渾》講述葛天氏率領民眾保護河水潔凈。《擺藍池》講述葛天氏教人們把葛布染色。《天寶觀》講述葛天氏注重對部落人們的教化,對犯有過失者,以令其自我反省的方式進行教化。另外《增福廟的來歷》講述了葛天氏的祭祀生活。這些傳說不但有生動的情節,而且都保留了遠古的地名,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葛天氏其人和葛天氏部落在長葛一帶的生活軌跡。
風物傳說更直接地表現了當地人們對葛天氏的敬仰之情,《葛河長葛不長槐》講述為保障衣食之需,葛天氏帶領部族大量種植葛樹,砍伐與人們衣食無直接關系的槐樹,所以當地葛樹多,槐樹少的生態情景。《鳥嬎蛋遮臉》講述葛天氏教化人們知禮義、明廉恥,感化了鳥類。《葛根》講述葛天氏率領族人大量種植葛樹,使當地百姓受益。
祭祀傳說主要講述葛天氏敬重祖先,祭拜土地,期盼五谷豐登、天下平安的原始信仰。《社祭壇的傳說》、《祭天臺》講述葛天氏部族豐收之后,在柏樹林里舉行祭祀天地的儀式。《葛天氏敬天地》講述葛天氏每年用羊、五谷、果子等祭祀先祖和神靈,并在祭祀時唱歌跳舞的祭拜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