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在《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而跨越千年的鈞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無疑是這一戰略定位的最好證明。
33件國禮和百位大師見證鈞瓷輝煌
10月19日,由孔家鈞窯制作的鈞瓷精品《坤元鼎》運抵南寧,成為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贈送給東盟國家領導人的國禮。
像《坤元鼎》一樣,自1992年以來,已有33件鈞瓷珍品作為國禮漂洋過海贈送給多國政要,走向了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國際舞臺。2008年至今,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訪日本、意大利、俄羅斯期間,分別將《和尊》、《大成盛鼎》、《肖像》等鈞瓷珍品贈送給明仁天皇、貝盧斯科尼、梅德韋杰夫等外國政要。
“鈞瓷過去是皇家用品,今天是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的隨行禮品。”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張玉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33件國禮不僅標志著鈞瓷成為中國文化名片,還見證了鈞瓷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
國禮的制作離不開鈞瓷大師們一代代的傳承與創新。今年8月13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頒證大會上,禹州市獲得“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殊榮,晉曉疃和苗長強獲得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在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中,晉曉疃的父親、有鈞瓷泰斗之稱的晉佩章,就曾獲此殊榮。
在此之前的1988年,在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中,劉富安就被命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時年40歲,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鈞瓷行業第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此后的2006年,在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中,孔相卿、楊志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在禹州,獲得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的更是數不勝數,已有100多人獲此殊榮。
“文化名片”在傳承中光大
上世紀50年代初,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作為鈞瓷發祥地的禹州市實現了鈞瓷的批量生產,禹州市國營鈞瓷廠、禹州市神垕鎮鈞瓷一廠、禹州市神垕鎮鈞瓷二廠等3家國有企業陸續誕生。然而,由于機制制約,3家瓷廠于上世紀90年代全部停產,4000余名工人只好守著“金碗”討飯吃。
從1992年起,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一批矢志鈞瓷產業發展的國有瓷廠下崗人員,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掌握的鈞瓷工藝,從簡易作坊生產起步,以父子相傳、兄弟合作等方式,摸爬滾打,邁出了鈞瓷文化產業振興的第一步。原禹州市神垕鎮鈞瓷一廠廠長李欣營從3個人的手工作坊做起,眼下已發展成為資產過千萬元的大型民營窯口;鈞瓷藝人孔相卿創辦的孔家鈞窯,以“蛇吞象”的魄力入主禹州市國營鈞瓷廠,實現年產值近億元;榮昌鈞瓷坊的《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天、地、人”系列,2006年1月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這是國家博物館首次收藏鈞瓷當代作品,國學大師季羨林欣然題詞:“祥瑞、華夏、乾坤皆鈞瓷之魂”。
如今,禹州市150多家鈞瓷個體、私營企業擁有1200余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吸納富余勞動力10000多人,年產鈞瓷260萬件,產值達11.6億元。鈞瓷燒制技藝在2008年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文化名片”到“產業靈魂”的跨越
2008年,禹州市以入圍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先行先干,探索前行。從此,鈞瓷的角色發生了悄然的變化。
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職能,鈞瓷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禹州市積極申請鈞瓷的原產地域保護,制定鈞瓷生產的地方標準,對鈞瓷行業進行規范化管理。以宋鈞官窯遺址為中心,投入2億多元,建設了中國唯一的鈞瓷博物館,全方位展示鈞瓷的產生、發展歷史。每兩年舉辦一次鈞瓷文化節,聘請省內外的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專家等組成中國鈞瓷評審委員會,評定鈞瓷珍品,展示鈞瓷發展的最新成就,評選具有影響力的“鈞瓷名窯”,引導鈞瓷企業不斷推陳出新。加大鈞瓷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鈞瓷藝人參與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開辦了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禹州市把“振興鈞瓷產業、弘揚鈞瓷文化”納入全市經濟和文化建設實施綱要,申報了鈞瓷原產地保護,制定出鈞瓷生產的藝術和質量地方標準,助推鈞瓷產業實現了“專業化、精品化、藝術化”的良性發展。
鈞瓷的“名氣”大了,圍繞鈞瓷文化產業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央視電視劇制作中心、河南電視臺、省戲劇團紛紛利用戲曲、電視、電影等藝術形式,不斷開發鈞瓷文化藝術產品,先后排演制作了戲曲《神器》、電影《鈞瓷蛤蟆硯》,并在《王安石》、《吳道子》等電視劇中安排20多集內容宣傳鈞瓷文化。10月12日,著名電視劇編劇王宛平的創造團隊,已經進駐禹州,開始了反映鈞瓷文化的40集電視劇《窯變》的創作。
緊緊抓住鈞瓷文化為調整產業結構帶來新的機遇,禹州市確立了“以鈞瓷為龍頭,以鈞瓷帶陶瓷”的鈞陶瓷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了5平方公里的陶瓷產業園,吸引新加坡、香港、溫州、佛山等地客商投資30多億元,興建新型陶瓷企業15家。截至目前,全市鈞陶瓷企業已有800多家,年產值60多億元。鈞陶瓷產業已發展成為該市的特色支柱產業,禹州因此也成為河南省最大的鈞陶瓷產業基地。
“鈞瓷,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文化名片’,而是禹州旅游、鈞陶瓷等眾多以鈞瓷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靈魂’,起著引領禹州不斷拉長鈞瓷產業鏈條,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作用。”談及鈞瓷對禹州的影響,禹州市委書記蔡全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