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也不熱,沒有太陽也沒有下雨,這樣的好天氣暑期里真的難得遇到,如果待在屋里不出去走走,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是對自然饋贈的巨大浪費(fèi)。下午四時半,我關(guān)了word文檔,起身下樓。
很慶幸,我的周圍有靈山,有汝河,還有乾明寺。它們總能在我信步行走時無形中給我以指引,讓我不致迷失方向。
還是那條老路,從城外走,上城墻,過河堤,經(jīng)大橋,穿馬路。路上,我看見河水漲了,也有些混濁,城墻上的樹葉綠得稍有些滄桑,一群山羊在河坡上嚼吃青草,幾只像燕子的小鳥排著不規(guī)則的隊(duì)形從低空飛過,有兩個男孩兒騎著摩托車自我右側(cè)呼嘯而去,揚(yáng)起的風(fēng)吹起了我的頭發(fā)和衣襟。
大約一個小時后,我站在了乾明寺門前。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乾明寺的大門關(guān)上了,我只好站在寺門前的照壁旁隨意地看。
光滑平整的休閑廣場上,一群孩子在玩兒游戲。她們中有男孩兒也有女孩兒,有的坐、有的站,一律赤著腳,具體玩兒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們很快樂,那種快樂不是奧運(yùn)賽場上奪冠的快樂,也不是職場中升職、提干的快樂,更不是做生意、發(fā)工資時數(shù)鈔票的快樂,那是一種純粹的兒童的快樂——簡單、自然、隨意。
牌坊處的臺階上,坐著三兩老人。隔得遠(yuǎn),我看不清他們的相貌,也聽不清他們說些什么。但看他們彎腰弓背閑坐的樣子,還有他們拿著或叼著的明明滅滅的香煙,我想他們聊的內(nèi)容可能什么都有,也可能什么都沒有。他們只是坐著,吹著涼爽的風(fēng),伴著熟悉的人,看著司空見慣的景,讓時間從他們身上慢慢地走,走到黑夜,再走到明天。
如果之前因?yàn)楸魂P(guān)在寺門外,我多少有些遺憾,那么這一刻我釋然了。寺門前的這些老人和孩子正以一種更煙火、更具體的形式向我揭示佛家的智慧禪理。
佛祖常告誡眾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眼前的孩子為什么那么快樂,老人為什么那么安靜?因?yàn)樾『⒆有牡讍渭儯^尚未成型;老年人閱盡滄桑,明白什么都是浮云。我們呢?失去了孩子的天真,又沒有老人的睿智,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dāng),終日為利熙熙,為名攘攘,湮沒苦海,身心俱疲。
誠如佛家所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故而佛家講“無欲”。可是,人多凡夫俗子,能真正做到無欲的又有幾個?
腦海里浮現(xiàn)出彌勒佛祖的塑像:一個胖老頭兒,捧著巨大的肚子哈哈大笑,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他笑什么,肚子里又裝著什么?有對聯(lián)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原來,佛祖肚里裝的都是痛苦、煩惱、愁怨,原來容忍痛苦、煩惱、愁怨就是佛的要義和主旨。
站在乾明寺門外,我的心很靜。我知道我該學(xué)學(xué)孩子和老人,少些欲望,放下固執(zhí);我明白我該多看看彌勒佛祖,多些寬容,學(xué)會隱忍,如此痛苦便能減輕,自在方可獲得。
想起佛家的一首詩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乾明寺,這個我已來過無數(shù)次的地方,以后我還會常來,來看看、聽聽、坐坐,哪怕只是在寺門前站站。人,多么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時時拂拭一下蒙塵的心,安撫一下躁動的靈魂!
天色漸晚,有雨點(diǎn)兒落下,不遠(yuǎn)處的城區(qū)里燈火閃爍。一輛黑色的汽車停在我面前,家人來接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