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強,禹州市韓城辦事處人, 1992年高中畢業(yè)就帶著夢想外出務工到了廈門,憑著熟練的開車技術在廈門做了一名出租車司機,又憑著禹州人的勤勞樸實,掙下了一份不菲的家業(yè)。十幾年來累計投資500萬元,興辦了兩個汽車修理廠,帶動了100余名禹州人在廈門務工。2007年初,又添置了兩套世界先進水平的全自動烤漆房,每天發(fā)動6臺服務車巡回服務,形成了一條龍的汽車修理服務。由于張雪強的樸實、價格公道以及汽修設備的先進,于10月又承接了兩個出租公司、近千輛出租車的維修業(yè)務,年利潤在200萬元以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998年以來,張雪強在全行業(yè)率先倡導出租車免費讓老人乘坐,只要是70歲以上的老人,在沒有子女陪同的情況下,就可以免費乘坐出租車。“免費敬老車”的牌子背后意味著經濟利益的損失和巨大的壓力,很多人都說這只不過是一句空話,走過場而已,可張雪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99年的一個下午,已經5點多鐘了,他剛拉完一趟客人準備交車下班,兩位老人拉開了車門要去火車站,張雪強掉轉車頭就把他們送到了火車站,當老人要給錢時,他說自己開的是免費敬老車,不收錢。老人說自己不是本地人,張雪強進一步解釋說,他們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本地老人。第二天,老人又打電話說要去輪渡,還要去環(huán)島路看看。張雪強二話沒說,滿足了老人的要求。由于路費太多,老人執(zhí)意要給錢,并告訴他自己不是中國人,是新加坡人。張雪強說:“不管你是哪國人,只要你是老人,我們都會提供免費服務”。一句話深深感動了老人。從此與張雪強結下了忘年交。張雪強的行動樹立了禹州人誠信質樸、助人為樂的良好形象,也為中國人增了光。
2000年的春節(jié),張雪強載一位老人去輪渡,下車后,老人硬要付錢,而且聲稱不要錢就不下車。無奈之下,張雪強只收了整數(shù),免去了零頭。幾天后,老人又打電話給張雪強說要接一幫親戚到安溪。一輛車座不下,張雪強建議再叫一輛車,可老人不同意,張雪強只好一天免費跑了兩個長途。一位臺灣乘客知道后,在臺灣專門為張雪強做了一塊大牌子,上寫“免費敬老獻真心,情系海峽兩岸人”,并不遠千里,親自把它送到張雪強手中。
他以一顆敬業(yè)、誠信、充滿友愛的心在廈門這個被他當作第二家鄉(xiāng)的城市譜寫了一曲曲敬老、助殘、愛幼的奉獻之歌,所打造的“免費敬老車”也成為廈門的一張名牌,被中央、地方多家媒體廣為報道
2002年4月,一位出租車司機的兒子胡江南不小心被燙傷,高額的醫(yī)療費使得他的父母喘不過氣來。張雪強得知后,取得了廈門電視臺的支持,在白鷺洲為小江南募捐了24472.1元錢,解決了江南父母的燃眉之急。
“在外務工要心系家鄉(xiāng),時刻牢記為家鄉(xiāng)爭光”。目前,張雪強正和禹州市的有關部門進行商談,預計投資一千多萬元,把廈門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線雕”項目引入到禹州來生產。同時,他還計劃在禹州市區(qū)投資500萬元建一個現(xiàn)代化的汽修廠,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帶回家鄉(xiāng)。張雪強還準備把廈門的敬老車品牌樹到禹州,讓老人們免費乘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