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第四屆“黃河戲劇節”頒獎晚會在河南電視臺舉行,市豫劇團新排的新編古裝戲《徐九經還鄉記》獲得了金獎。市豫劇團團長金不換在領獎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發揚丑角特長,量身打造新戲
“在這出戲里,我飾演風趣、正直的徐九經,希望通過這出戲,能在丑角表演上有一個新突破,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金不換對記者說,“《七品知縣賣紅薯》拍成電影以后,我就一直在尋找新的劇本,在選擇適合豫劇團的劇本。鶴壁豫劇團是一個以丑角為代表的劇團,塑造的丑角形象大都是像七品芝麻官這樣剛正不阿、清正愛民的官丑形象。所以,只要是咱排出的戲,老百姓都喜歡看。”
也正是因為這樣,金不換不斷嘗試新角色來突破自己。于是,他選擇了徐九經這個京劇中有名的丑角形象。1980年,湖北省京劇院改編創作的新編歷史京劇《徐九經升官記》一經上演就在全國引起轟動,劇中那個相貌丑陋卻有狀元之才的徐九經因公正執法深受觀眾喜愛。30年來,徐九經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那么,30年后,市豫劇團重新把徐九經搬上舞臺,會是什么樣子呢?
“我們打造的徐九經是一個辭官回鄉只想過平常生活的人,面對老百姓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徐九經陷入了管還是不管的兩難境地。最后,徐九經還是與官吏斗智斗勇,展示了邪不壓正的清官形象。”金不換說。
《徐九經還鄉記》是此次大賽中唯一的丑角戲。評委評價說,這出戲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在這出戲里,我們吸收了京昆藝術的一些表演手法,團里的幾個青年演員對人物的把握很準確,表現活靈活現,在這次比賽中表演也上了個新臺階。徐福先飾柳氏,張國朝飾黃玉山,李連梅飾季承祖,王建華飾季旺發,王晶晶飾巧娘等。柳氏在劇中一身正義,顯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徐福先的表演評委評價說扮相俊美、表演大氣。”金不換說。
“這幾年團里演員的表演能上臺階,是因為我們舍得下力氣請專家,我們聘請來的專家經常一兩個月常駐在團里,手把手地教戲,整體表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這個獎是我們回報鶴壁人民的一份答卷。劇團就像一個人一樣,現在正處在中青年階段,必須發展才有前途。有了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我相信劇團的發展會更好。”金不換說。
小米加步槍,年年打勝仗
為回報鶴壁人民對市豫劇團的厚愛,市豫劇團今年準備把《徐九經還鄉記》、《三打金枝》這兩出新劇目帶給全市觀眾。為排好這兩個新劇目,市豫劇團全體演職人員犧牲節假日和休息日精心排練。
“這出戲給我們鶴壁豫劇團帶來了希望,是我們劇團的一個吃飯戲。芝麻官、徐九經這樣的清官戲都在我們鶴壁市豫劇團出現,我覺得走到哪兒觀眾都喜歡看。這出戲也是我們以后的保留劇目了。”金不換說。
金不換說:“對這出戲我很有信心,在觀眾眼里,好戲的續集都不好演,但我們這出戲的內容和《徐九經升官記》的內容緊密相扣,好像連續劇一樣可以連起來看。這樣的戲很符合我們劇團的發展要求,這出戲已經演出5場了,每場觀眾反響都很好,都是掌聲不斷。”
“因為市豫劇團通過這么多年的市場探索,探索出了一條道路。老百姓愛看什么樣的戲、想看什么樣的戲,我們心里很清楚。市豫劇團雖然投入小,但年年在戲曲大賽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的戲就像小米加步槍,但卻年年打勝仗。除了戲贏人外,好劇本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兩點得益于我們聘請的專家,沒有他們和劇團的默契配合,出不來好本子和好戲。”金不換說。
“作為團長,我不敢停步”
金不換說:“這次參加大賽大家戰斗積極性很高,首先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打動了全團職工的心,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大家看到了戲曲發展的希望,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演出中。第二是市委、市政府對劇團的重視,郭迎光書記到劇團來調研,鼓舞了人心,給我們送來了希望,送來了陽光。下一步劇團會有實際行動來回報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愛。”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要抓住時間抓住機遇,搶著往前干。有了榮譽和成績,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才能支持我們,理解我們。作為團長,我不敢停步,明年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抓住市場機遇,穩定收入保民生,抓好劇目排練,爭取排出更多更好的劇目,打造芝麻官品牌,為觀眾奉獻更多好看的戲。”金不換說。
相關鏈接:
鶴壁市豫劇團系原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文工團,1957年7月改名為黃河豫劇團。1958年2月,為支援新建城市,該團遷址鶴壁市,更名為鶴壁市豫劇團。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市豫劇團深受鶴壁人民喜愛,是省內以及全國有很大影響的藝術表演團體。1959年9月,該團參加新中國成立10周年慶典演出,受到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和宴請;1979年,該團演出的《唐知縣審誥命》一劇,參加新中國成立30周年文藝會演,獲演出和編劇一等獎;1982年,該團再次赴京演出,受到中央軍委領導的接見;1992年,牛得草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1996年,牛得草參加由文化部舉辦的“香港97回歸慰問團河南豫劇藝術團”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的演出。
2002年10月,由豫劇第一丑、國家一級演員金不換主演的《唐知縣斬誥命》在“河南省第九屆戲曲大賽”上獲金獎;2004年3月,長春電影制片廠將該劇拍攝成戲曲藝術片,改名為《七品知縣賣紅薯》。同年,該影片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華表獎”。市豫劇團經常演出的劇目有《七品芝麻官》、《唐知縣斬誥命》、《伙夫縣長》、《卷席筒》等20多部大型劇目。作者:靖桂宇【原標題:訪鶴壁市豫劇團團長金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