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扁擔偶傳承人袁有恩在表演扁擔偶戲《劉金定下南唐》。
扁擔偶是流傳于河南 省內黃縣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也稱扁擔戲,是古代木偶戲的一種。民間藝人常用扁擔一頭挑著木箱(舞臺),一頭挑著道具,走村串寨,在村頭、場院、街道等較寬敞的地方演出,演唱極具地方色彩。目前,扁擔偶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閱讀:
扁擔偶也稱扁擔戲、獨角戲、筒子戲。20實際20年代由河北吳橋傳入內黃并被完善。一支扁擔、一只木箱、一個布棚、一名演員,即可表演一臺戲。演唱時扁擔一支,布棚一撐,即成戲臺。
演員藏于布筒內,雙手端著木偶手指前線指揮動作,雙腳指揮鑼鼓,嘴里按出場人物伴唱。為區別人物唱腔,除用嗓子變音外,嘴里還含一口硝,即伴唱,又伴奏。所唱劇種有平調、樂腔、大平調,劇目多為小段。扁擔戲多次被推薦到省市參加文藝匯演,并多次獲獎。1988年在河南省第一屆藝術節上榮獲“藝術節優秀演出獎”,被河南電視臺錄相播放。目前,縣里僅存的馬上鄉八里莊、后河鎮李后村兩處扁擔戲藝人已很少演出。
8月12日,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八里莊村村民在看扁擔偶戲。
扁擔偶
扁擔偶
扁擔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