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丁關根,在2000年北京戲曲周閉幕式上接見拜金榮。
拜金榮追悼會
閱讀提示:
2010年2月28日上午8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四平調表演藝術家拜金榮因病逝世,享年80歲。昨日,在市殯儀館的追悼會現場,記者采訪了拜金榮老師生前的同事、她的弟子,他們滿懷悲痛的心情回憶了這位老藝術家生活、工作和對藝術的孜孜追求與奉獻。謹寫此文以紀念拜金榮老師。
幼時吃盡人間苦
據拜金榮的丈夫許若會老人介紹,其實拜金榮也說不清楚自己生于那一年,大概是1931年。她生下來就沒見過親生父母,沒有家,總被人販子賣來賣去,也沒個名字,只記得別人都喊她“小丫”。不到10歲又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稍不留神就會被主人捆住,遭受毒打。小丫不甘受封建勢力的壓迫,幾次反抗逃走都又被抓回。直到后來被賣給沁陽拜家做養女,正式起名金榮。但好景不長,養父母不久又相繼病故。當時正值中國時局動蕩,年幼的拜金榮不得不再次四處流浪。12歲那年,她流落到了江蘇徐州,拜在了民間戲班演員張明華的門下,開始學唱評戲、京戲、河南墜子,兩年后,開始登臺演出,從此走上了從藝的道路。1950年,拜金榮經人介紹,投靠商丘四平調劇團(原人民劇團),并和許若會結為連理相伴至今。年輕的金榮很有靈氣,渾身都有戲,進團不久就挑起了大梁,主攻四平調中的娃娃聲、官丑、彩旦。并很快推出了經典劇目《小包公》,她也把小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一鳴驚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說起《小包公》就像現在周杰倫的流行歌曲一樣,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兩句,一時成為四平調劇團的“拳頭產品”,紅極一時,唱響豫、魯、蘇、皖。
50歲老太演活“14歲少年”
馬望發老人是四平調劇團的主弦,從1960年進團就與拜金榮老師合作。他說,“文革”期間,拜金榮曾被下放到地方勞動改造,因為她是重點改造對象,所以總是被派到最苦最累的車間,當過炒沙工、電工、鉗工、焊工、搬運工等。但一向倔強、好強的拜金榮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雖苦、雖累,卻給她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工作之余仍會唱上幾句四平調。
改革開放后,中國文藝迎來了春天,商丘四平調劇團復排《小包公》,誰來演小包公呢?當時的拜老師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演小包公還能勝任嗎?連她自己也沒多大把握。領導的信任、同事們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使她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為了演好“小包公”這個特殊的角色,她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戲中。她經常深入學校,和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打成一片,和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過家家,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琢磨他們的心理變化,有時她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孩子們一起回家,去模仿他們如何在父母面前調皮、撒嬌……也難怪不知情的人說:“今天在大街上遇見了一個‘瘋老太’。”正是這位為藝術而苦苦追求的“瘋老太”,用自己的“瘋”勁和耐性成功地塑造了幼年包拯的藝術形象。
《小包公》演出再次獲得成功,并很快在全省巡演。商丘、鄭州、新鄉、安陽等地,一天兩場,拜金榮有時候累得倒在舞臺上。馬望發老人說:“只要讓演,拜老師從沒有任何怨言,從不談報酬。”1980年,《小包公》由河南電視臺錄音錄像后制作成影碟在全國發行。1984年,由中央電臺灌制唱片,并由中國圖片社攝制成3部連環畫冊與四頁屏掛幅在全國發行,拜金榮迎來了她戲曲生涯的巔峰。
據馬望發說,唱出名后,拜金榮被邀請到深圳、香港、北京等地演出,唱遍了全國各地,大江南北。那時候,每到一地演出,就像現在的明星演唱會一樣,很受歡迎。2000年,拜金榮和馬望發到北京參加北京戲曲周,連演3場,受到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身患重病,仍不忘教徒傳藝
許潔是拜金榮的女兒,提起自己的母親,她說得最多的就是四平調:“平時,她對我們兄妹倆問得不多,一門心思就是四平調。有時候有病正打著吊針,只要說有演出,拔了吊針就去演出,她經常說,只要讓我一唱戲,有啥病都好了。母親的一生都是為了四平調劇團。”
拜小榮,原名叫邵鳳榮,先學豫劇,2004年,拜在拜金榮老師門下學習四平調,并成功演出了《小包公》,是拜金榮老師的親傳弟子。說起老師,拜小榮禁不住失聲痛哭。她說,自己以前是唱小生的,改學四平調,學習老師的娃娃聲,差別很大。但拜老師很有耐心,從唱腔、板式,手把手一點一點教起,尤其是在教動作時,已經70多歲的拜金榮也是像正常演出一樣,做示范。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她比劇團里的演員還癡心、認真,她還經常給演員拿衣服、倒水、跑龍套。
不幸的是5年前拜金榮老師得了腦血栓,剛得病的前兩年,還能清唱,還到《梨園春》等節目中演唱。后來病情越來越重,她再也不能唱了。她對四平調的情感也更重了,對弟子們的要求也更嚴了。拜小榮說:“我們娘倆只要一見面,她就給我唱,我就跟著學。就是躺在病床上,老師還在教我怎樣吐字。”來自新密的馮韻嬌,2010年夏慕名拜拜老師為師,學習四平調,也是拜老師的關門弟子。當時,拜老師已經不能唱了,只能讓小馮看著錄像學,拜老師看著,有不對的地方再指點,有時候也讓老伴許若會幫助指點。通過半年的指導,馮韻嬌學唱的小包公已經很有拜老師的風范了。“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問我的情況,老師對我太好了。”馮韻嬌哭著對記者說。
商丘市四平調劇團副團長付梅告訴記者,目前,四平調已經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拜金榮與80歲的鄒愛琴兩位老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拜老師雖然走了,但我們一定繼承拜老師的遺志,把四平調傳承、發揚光大,以此告慰拜老師的在天之靈。”文\晚報首席記者 郭躍旗 圖\晚報首席記者 傅青【原標題:拜金榮大師仙逝 “小包公”長青——追憶四平調著名表演藝術家拜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