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祭灶風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版本
2013/8/2 11:10: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二十三,祭灶官”。如今,河南再也難以找到傳統的祭灶儀式。
用專家的話說,“都用天然氣,電磁爐,灶都沒有了,怎么祭?”
但是那一套完整的祭祀禮儀,依舊預示著盛大節日的開始。
從這天起,因為把“灶君”送上了天,百姓們可以百無禁忌——一年中最愜意的時間來了。
灶王爺管啥?
各家人的善行惡行 都由他說給玉帝聽
臨近過年,在鄭州街頭多了不少賣“灶糖”的。那是種甜得發膩的糖,粘牙,不少人會買點,不過是為了嘗鮮或者應景。
在幾年前的河南農村,還有不少地方會供奉灶王爺和灶王奶奶,旁邊寫著兩行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臘月二十三,是除夕前最隆重的一天,從這天起,便預示著年節的開始。
鄭州大學教授、人文學者、民俗專家高天星說,按照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具有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鍋灶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的話莫說。”
灶王爺雖然上天了,但在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還會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簡單,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可以了。
古時祭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每年臘月二十三,清代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像民間一樣,在灶君臨升天匯報工作前,要用飴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
灶王爺是誰?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版本
版本1 灶王爺是火神
灶王爺也沒有白吃糖。
在后來的各種傳說中,他確實一直在玉帝面前說的都是好話。
灶王爺的來歷,源遠流長。早在夏代,他已是民間供奉的一位大神了。灶神是何人?傳說不同,一般認為灶神是炎帝。另外,有的地方把祝融當灶神來祭。另外還說灶神是鉆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等等。
把火神當灶君,主要是紀念其鉆木取火,讓人間吃上熟食。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商報(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