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家飯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人情冷淡的今天,百家飯又多了一份特殊的涵義,是關(guān)懷,也是溫暖。——題記
單位食堂的廚師掛彩了,一大清早便坐在門口呻吟,白紗布裹著傷疤,右腿動彈不得。帶來的影響是,白花花的稀飯里找不到一粒綠豆。更加糟糕的是,中午沒飯吃。
“昨晚真倒霉,搬箱子時被啤酒瓶砸掉了一塊肉,看來中午只能將就吃稀飯饅頭了!”說話間,大廚眉頭緊鎖一臉苦相。那一刻,我心里嘀咕:雖說廚師手藝不敢恭維,但總算任勞任怨,忽然間沒人做飯了,還真是不方便啊。
“沒關(guān)系,我不挑食的。”我微微一笑,曾經(jīng)的埋怨和不滿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和關(guān)切。
“告訴你們一個不好的消息,大廚受傷了,中午沒飯吃哦!”綜合辦公室里幾個同事說。“也不一定哦,我剛看到周師傅夫人和梁歡在食堂擇菜。說不定是因禍得福呢!”“嗯嗯,口福。”我詫異地期待著,儼然一頓豐盛的午飯就要擺上餐桌似的。我躍躍欲試的,也想去食堂搭一把手。
經(jīng)過6位同事及家屬的辛勤忙碌,神秘的午餐終于在12點揭開面紗:土豆燒肉、酸辣包菜、干子豆米、海帶蛋湯。
試驗室施主任燒的酸辣包菜,酸辣開胃,清爽誘人;物資部吳師傅炒的干子豆米,色澤鮮艷,配料講究;還有周師傅家屬做的土豆燒肉,肉香四溢,肥而不膩。原料一如從前,味道大為改觀,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這頓普普通通的午餐,凝聚著諸多員工無償?shù)膭趧樱煌聜兎Q為“百家飯”。
翻開史書,吃百家飯,由來已久。
在遠古時代,家人或父母用討來的一百家糧食,煮飯喂病孩,以求消除病害,使小孩身體健壯。百家飯,寄托了古人祈求平安的心愿。
在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先烈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為了革命事業(yè),前赴后繼。百家飯,成為群眾力量的縮影。
在人情冷淡的今天,百家飯又多了一份特殊的涵義。炎炎夏日,酷暑難當(dāng),做飯燒菜本是件倍受煎熬的苦差事。或許在他們看來,只是不經(jīng)意的舉手之勞。正是這默默無聞的付出,隱隱的透出真摯和感動,是關(guān)懷,也是溫馨。(中鐵大橋局江六高速JL-GL2標項目部 張振興)(原標題:百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