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禹州科技文化廣場彩旗飄飄,鼓樂齊鳴,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陶瓷工藝協會、許昌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旅游局協辦,禹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協會承辦的第五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暨第四十三屆國際陶藝學會禹州分會開幕式在這里隆重舉行。國際陶藝學會主席珍妮特女士及來自英、法、德、澳等7國的21名國際陶藝界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
禹州市市委書記周庚寅在開幕式上說,禹州是舉世聞名的鈞鄉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之鄉”。2004年以來,禹州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鈞瓷文化節,充分展示了中國鈞瓷之都的風采,鈞瓷文化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在鈞瓷的影響帶動下,全市炻瓷、高白細瓷、建筑瓷、電瓷、園林仿古瓷等競相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許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登喜隨后致辭說,希望通過中國鈞瓷文化節這一窗口,加深各界對許昌、對禹州的認識和了解,以鈞為媒,互惠互利,實現共同發展。
魅力鈞瓷 享譽世界
鈞瓷產于禹州,始于唐,盛于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神奇窯變魅力享譽世界。為進一步擦亮“鈞瓷名片”,通過舉辦鈞瓷文化節,使鈞瓷在現代社會的知名度不斷得到提高和擴大,實現了鈞瓷文化自身和區域經濟文化的共同提升。
近年來,鈞瓷經常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和各國元首,世界各地收藏大家也將其作為珍品競相收藏。1997年香港回歸,河南省政府將鈞瓷作品——“豫象送寶”作為賀禮贈送給特區政府;2003年~2005年,榮昌鈞窯燒制的“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又連續三年在亞洲博鰲論壇上被定為“國禮”贈送給了國際友人;2006年、2007年,孔家鈞窯的“豐尊”、“海晏鼎”連續兩年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再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了各國政要。具有千年歷史的中國鈞瓷名揚海外,身價得到明顯提升。不久前孔家鈞窯創作的鈞瓷“四海升平”還送到了聯合國,受到了秘書長潘基文的稱贊。
以鈞帶陶 全面發展
禹州是陶瓷藝術的勝地,目前已經發現了包括唐、宋、元、明、清5個朝代的147處古瓷窯址,涉及鈞瓷、白瓷、黑瓷、黃瓷、花瓷、三彩、白底黑花瓷等數十種類型。特別是有“五大名瓷之首”美譽的鈞瓷,更是原產于禹州的傳統藝術瑰寶。多年來,禹州市堅持“傳承、創新、提升”的原則,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實施精品戰略和品牌戰略,使鈞瓷文化和產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成為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華傳統藝術魅力的一張響亮名片。
在鈞瓷的帶動下,各類陶瓷企業達到700多家,產業年產值超過5001億元,2007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在全國第八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中位居第68位,被評為“第二屆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資城市”。目前禹州市鈞瓷行業已經吸引民營資本9000多萬元,發展民營鈞瓷55家,其中榮昌鈞窯、孔家鈞窯等7家被評為全國鈞瓷七大名窯,并帶動禹州市鈞陶瓷產業的快步發展,使鈞陶瓷產業實現年產值5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左右,實現利稅2.2億元,出口總額達1億美元左右,形成了獨有的特色支柱產業。禹州已成為中部最具影響力的鈞陶瓷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
禹州,正用它自己獨特的方式,用最傳統也最珍貴的藝術品——鈞瓷,讓世界了解自己。(記者 方曉霖)(原標題:鈞瓷文化節:以鈞為媒 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