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記者深入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采風,親身感受到了這一擁有“中國畫虎第一村”美譽的村莊盛事不斷、喜事連連:
5月12日,“中國十大書畫村”的牌匾被送到村民手中。這是繼“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特色文化村”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后,又一項“國字號”榮譽花落“畫虎村”。
5月11日,在“四大虎王”之一王建民的畫室里,“虎王”正在為一幅“虎頭圖”作最后潤筆。這幅畫作,是他為今年10月將在當地舉辦的首屆中國農民繪畫藝術節精心創作的。
采訪期間,適逢央視七套“鄉村大世界”欄目組走進民權,完成了對王公莊宣傳短片的錄制……
不僅如此,正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上同樣不乏“畫虎村”的元素:“四大虎王”之一肖彥卿組織的2010只虎作“躍”然世博;65歲的李文秀以她的剪虎作品“大展雄風”技驚四座。
短短兩天時間內的所見所聞,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民權虎”的牌子越來越響,“畫虎村”的影響越來越大。
市場越變越寬廣
“畫虎村”里尋訪“四大虎王”,兩人未能謀面:肖彥卿和“四小虎王”之一的趙慶業因參加深圳文博會,和記者擦肩而過;王培雙正在上海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據北關鎮副鎮長李云介紹,組織“虎王”外出,利用一切可能的平臺叫響“民權虎”的品牌,在時下的“畫虎村”已成常態。
“虎王”忙碌的背后,是當地政府實施市場拓寬工程的一個縮影。從當年“四大虎王”背著畫作奔走各地自我推銷,到如今聲名遠揚虛席以待,“虎王”境遇的改變,濃縮了“畫虎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搏擊、發展、壯大的過程。從成立“王公莊農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到注冊“王公莊”、“民權虎”、“王公莊畫虎村”三個商標,從利用“民權虎”網頁開辟網上銷售渠道到在京滬等大中城市設立銷售專柜,從成立經紀人協會到積極發展“虎”字號相關產業,這些變化,標志著王公莊村的畫虎產業正朝著規模化經營和注重品牌的方向發展。
據統計,目前90%以上的“民權虎”繪畫作品以銷定產,30%的作品通過網絡成交,作品遠銷到北京、上海、桂林、廣州等大中城市,部分作品還出口到日本、孟加拉、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畫作越變越精彩
走進“畫虎村”唯一一名女“虎王”王春麗的畫院,已過正午,可畫院里依然忙碌,7名來自廣東、遼寧等地的學生正在她的指導下認真作畫。“生意太忙,這不剛接下北京一位客人的單子,十二生肖的畫,每套102張,現在畫的是虎。”王春麗介紹說。“能賺多少?需要多少時間?”面對記者的提問,女“虎王”靦腆地說,“3尺的畫,每張300元,我帶著40多個學生畫,最多半個月就能交貨。”記者算了一下,僅畫虎一筆,就能收入3萬多元。
“俺打心眼兒里感謝各級領導的關懷。”談及繪畫,王春麗動情地說,“這不,前一段省里組織知名畫家來村里指導我們繪畫,我就有幸拜了孟詳順老師為師,沒有這些大師的指點,我的畫技也不會進一步提高,更談不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春麗拜師,是當地實施素質提升工程中的一個例子。在市場日益擴大,作品“一虎難求”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畫作質量,當地政府還強化精品工程,通過成立農民畫家協會,組織由“虎王”等畫技高超的20多名農民畫家進行初評把關,杜絕不合格的畫作流入市場。
隊伍越來越壯大
王公莊的農民畫家隊伍究竟有多大?北關鎮文產辦主任安德生給記者大致勾畫了一下:目前,全村1300多人中已發展到700多人從事繪畫產業,形成了以 “四大虎王”、“四小虎王”以及一批被稱為“小虎隊”的青年畫家為代表的農民畫家群。在王公莊村的帶動下,一個輻射到全鎮周邊任莊、李館、相府營等村的1500多人的繪畫產業群已經形成,并帶動周邊河南、山東兩省,民權、蘭考、曹縣等三縣數千名農民創作或銷售農民畫。
“花香引得蝶自來”,示范帶動工程使外來學藝人員紛至沓來,一些知名民間藝人相繼入村發展。據介紹,目前在王公莊的“外來戶”共有123人,其中就包括來自開封杞縣的民間剪紙藝人李文秀。這些擁有各自“絕活”的民間藝人匯集王公莊,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產品,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客商的需求。
“虎村”越變越亮麗
置身王公莊村文化廣場,只見農民繪畫藝術中心巍然聳立,繪畫一條街兩側繪畫工作室、藝術工作室的招牌鱗次櫛比,占地40畝的繪畫新村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一座座藍磚、灰瓦具有濃郁豫東民居特色的仿古四合院拔地而起。這一切,讓人深切感受到這里不是處在黃河故道之濱的偏僻村莊,而是一個具有濃厚的現代文明氣息的文化之鄉。
同時,隨著王公莊被命名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民權至王公莊旅游景區的客運班線正式開通,記者留意到,慕名前來“畫虎村”參觀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一條融“虎”文化游、黃河故道游、農業生態游于一體,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文化旅游產業鏈條正在延長。
變的是意識,不變的是精神
從“騎著老虎奔小康”到“扛起招牌闖市場”,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到“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畫虎村”農民畫家的現代市場意識在變,王公莊的村容村貌在變。“畫虎畫出一片新天地,畫虎畫出一個新農村”。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是中央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決策在農村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縮影。
變的是意識,不變的是精神。從王春麗的感恩之情,從王建民的勇闖市場,從“畫虎村”的海納百川,從“虎王”們的傾囊授藝,可以看到,這些“荷鋤也可弄丹青”的鄉土畫家,這些普普通通、踏踏實實、不畏艱難、俠肝義膽的當代農民,淳樸的本色沒有變,執著的本色沒有變,踏實的本色沒有變,寬厚的本色沒有變。
誠如北關鎮黨委書記張劍鋒所言,“畫虎村最大的優勢不僅僅是有幾個虎王,而是有一個幾百人的繪畫群體,這在全國范圍內為數不多。”
變與不變之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王公莊向全國最大工筆畫集散地轉變、向知名旅游景區轉變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原標題: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畫虎村”的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