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靈山民俗風情
靈山豫土楚風:三月靈山古廟會 九九重陽登山節 茶山情歌 皮影戲。
靈山寺初一、十五舉行大法會,邀請地方高僧講經說法,晨鐘暮鼓,營造宗教氛圍。
開展“三日入佛門活動”,穿僧衣,吃齋飯,享佛門清幽,解悠悠煩惱。要整理居士齋房和生活用具。
舉辦新年祈福大法會,競得新年第一柱香。
三月靈山古廟會:
靈山廟會歷時一個月(農歷2月28日至3月28日),規格高,內容豐富,特色突出,集“登山朝圣、旅游觀光、民俗風情、民間藝術”于一體。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出家靈山寺,大興佛教,擴建廟宇,開靈山廟會之初;宋蘇軾游歷靈山并目睹了靈山廟會盛況,他豪情潑墨,贊不絕口,“靈山會未散,八部猶興輝”。朱元璋三次農歷三月初一上靈山,第三次上靈山時封靈山為“皇山”,靈山寺為“國廟”,是為靈山廟會鼎盛之時。廟會期間,靈山寺香火更加繁盛,朝拜者更是摩肩接踵,豫土楚風盡情演繹。
羅山皮影戲:
羅山皮影屬豫南東路調,初起時以絲弦拉唱,稱“絲弦戲”,以胡琴鑼鼓伴奏,嗩吶或人接唱,由演員操縱著三根竹棍支撐的牛皮影子,利用燈光照射顯示在帳上進行表演的劇種。其特點是唱詞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道白多用豫南方言,慢打慢唱。文戲多武戲少,多取材于古代歷史傳說,以它獨特的技巧,表現呼風喚雨,騰云駕霧,神鬼變化等,很受群眾歡迎。(原標題:佛教圣地信陽靈山的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