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2013/8/21 10:46:25 點擊數: 【字體: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老子文化廣場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在周口市委書記毛超峰(左二)、周口市市長徐光(右一)和鹿邑縣委書記楊廷俊(左一)陪同下視察鹿邑縣。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縣委書記楊廷俊(右一)帶領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該縣工業聚集區現場辦公,解決有關問題。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縣長劉政(右一)陪同上級領導深入企業一線調研。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鹿邑十里文化長廊夜色。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宋河酒業有限公司成品酒存放車間。

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金日食用油業有限公司石磨油生產車間。

  當舉國上下正在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時候,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鹿邑縣令人耳目一新: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老子故里正在實現新的跨越。

  老子故里鹿邑縣位于河南省東部,北接商丘,東鄰安徽省亳州市,總面積1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萬畝,轄20個鄉鎮,4個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551個行政村,總人口116萬。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擴權縣、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扶持縣和改革開放重點縣之一。

  鹿邑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擁有“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2580年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李耳)就誕生在這里,其所著《道德經》博大精深,震古爍今,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境內文化遺址眾多,保存有太清宮、老君臺、欒臺等文化遺跡,其中,太清宮、老君臺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子故里旅游區是國家AAAA景區。該縣先后榮獲“全國中部六省百強縣”、“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中國旅游強縣”、“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縣”、“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河南省林業生態縣”、“河南省園林城市”、“全省支持國防建設十佳縣”等榮譽稱號。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鹿邑縣委、縣政府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工業強縣、城市活縣、農業穩縣、文化興縣”戰略,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28.2億元,比2006年增長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1億元,增長10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2億元,增長93.8%,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在全省擴權縣中居第一位。

  工業主導,啟動經濟引擎

  2007年以來,該縣積極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企業迅猛擴張,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2008年,全縣工業企業達到870家,其中國家級工業企業集團2個,大中型企業4個,5個省級民營企業出口基地,26個市級全面質量達標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53家,比2006年增加20家。一、二、三產業比為23.4:48.1:28.5,與2006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了6.1個百分點。全年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161億元,增長148.1%;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39.6億元,增長123.7%。一是做大龍頭企業。堅持對輔仁集團、宋河酒業、志元集團龍頭企業實行政策傾斜、資金傾斜、環境傾斜、服務傾斜,輔仁集團、志元集團2家企業跨入全省百強。二是發展骨干企業。重點扶持國能生物發電、亞華玻璃、護理佳、清川棉業、天龍水泥、恒豐棉業、大華建材等一批高成長型企業,形成了新的企業方陣,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培育產業集群。按照工業抓“園”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全省加快黃淮四市發展的機遇,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北工業集聚區。城北工業集聚區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產業集聚區。該集聚區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規劃為1個糧食食品加工區、1個中小企業孵化區、1個尾毛加工區、1個倉儲物流區、1個辦公區和2個生活區。短短三年時間,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4.2平方公里,建設標準化廠房21.9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51家,總投資59.9億元。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和河南省貿易加工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工業經濟實現了新的飛躍。今年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5億元,增長14.3%。全縣GDP完成60.4億元,增長12.7%,比全省增速高出4.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1.45億元,居全市第二位,增長7.9%。

  城市拉動,營造優越環境

  近兩年來,鹿邑縣圍繞建設“生態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旅游城市、老子文化歷史名城”的目標,按照“東聯、西延、北拓、南控”的發展方向和四點布局的發展格局,四區聯動,渦河為軸,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積極實施“城市活縣”戰略,強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兩年來,用于城市建設投入達32.9億元,城市化率達到了28.3%。一是完善了城市規劃。圍繞《鹿邑縣2004~2020年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了《鹿邑縣綠地系統規劃》,《鹿邑縣陳摶公園總體規劃》,太清宮、明道宮景區總體規劃,老子文化廣場建設規劃,渦河、鹿辛運河、鹿葉運河三河景區規劃,以及行政新區、工業集聚區、商貿居住區詳規。二是拉大了城市框架。新建改造城區道路2.1萬米,城市規劃面積達81平方公里,建成城區面積32.2平方公里。三是完善了城市功能。投資興建了28個城市公廁、17個垃圾中轉站、12個住宅小區,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增設了路燈、果皮箱、護欄,進一步完善了供水、供氣、排水等基礎設施,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新華社曾以《鹿邑解決入廁難,關注大民生》為題發了通稿。四是打造了新的亮點。新建了十里文化長廊、老子文化廣場、老子故居、三清殿等景點;按照“城市抓水”的工作思路,重點開發治理了渦河、鹿辛、鹿葉運河城區段,實行了綠化、亮化、美化,建成了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清水河風景帶,新增綠地面積91萬平方米,為老子故里旅游區和城市增添了新的景點和看點。五是提升了城市品位。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則,強化了城市管理,組建了城市管理局,建立了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探索了物業管理的城市管理模式,扎實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城市秩序明顯改觀,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周邊亳州、商丘、開封、柘城等周邊縣市和周口的縣市區紛紛到鹿邑參觀學習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做法。

  文化支撐,挖掘內在潛力

  老子文化涵天蓋地,博大精深,是鹿邑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近幾年來,該縣在充分調查研究、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老子文化的資源優勢,實施“老子文化興縣”戰略,強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知名文化品牌。一是建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區。該縣引入市場機制,先后投資近7億元,對明道宮、太清宮景區進行開發建設,把明道宮、太清宮恢復到了唐宋時期的建筑規模,建設了十里生態文化長廊、老子文化廣場、老子故居、三清大殿、道源碑林、問禮廣場、睡仙廣場,形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觀群。目前,景區規模已達到800余畝,氣勢恢宏,古樸典雅。老子故里旅游景區被命名為國家4A級景區。二是確立了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和老子的思想地位。先后主辦了“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道德與和諧社會專題講座”、“聚祖庭·議和諧·話發展座談會”、“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大型文化活動。“世界李氏宗親聯誼會”每年都吸引近百名海內外李姓人士來鹿邑尋根謁祖,進行文化交流,在海內外進一步確立了鹿邑老子故里、“道教祖庭”的地位。國家民政部批準在鹿邑成立了中國道學研究會,鹿邑被命名為“河南十大文化強縣”。2008年,按照“文化抓節”的工作思路,成功地舉辦了2008·中國周口(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確立了老子思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同時,該縣堅持“政府主導,文化拉動,民間發起,嚴格管理,商業化運作”的指導思想,開展一系列老子文化民俗活動。于2006年農歷二月十五起成功恢復了為期一個月的老子廟會,激活了旅游產業,培育了旅游市場,使全縣的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經濟優勢,文化旅游業已在老子故里蓬勃興起。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各類游客150萬人次,增長21%。三是擴大了老子故里在海內外的影響。在海內外不同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老子文化和老子故里,相繼開通了老子文化、李氏文化等相關網站;注冊了老子文化系列商標和網絡域名;整理出版了老子文化系列書籍;編排了老子文化文娛節目;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新聞頻道、綜合頻道、河南電視臺等進行多角度的老子故里形象宣傳。通過老子文化開發,擴大了老子故里在海內外的影響,鹿邑的知名度明顯提高。提升了名氣,凝聚了人氣,前來鹿邑觀光旅游、尋根謁祖的國內外游客、香客紛沓而至,絡繹不絕;聚集了財氣,全縣旅游收入大幅度提升,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項目拉動,壯大發展后勁

  該縣堅持把擴大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啟動力,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吃透國家產業政策,研究招商引資規律,提高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水平。把招商引資作為激勵目標,用目標統攬,用獎懲激勵,極大地調動了全縣上下招商引資上項目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點依托鹿邑在外創業有成的“回歸”人員抓招商;依托全國500強、全省百強企業抓招商;依托產業轉移抓招商;依托城市項目與工業項目捆綁運作抓招商。2007年,全縣共引進落地300萬元以上的項目84個,到位資金10.2億元;爭取政策性項目30個,爭取資金1.24億多元,其中黃淮四市項目資金1350萬元,位居全市第一位。2008年,全縣落地項目63個,到位資金17.16億元;向上爭取國債項目40個,爭取無償資金1.16億元,居全市之首。著力推進項目建設。2007年,實施了“雙十六”工程,即16項重點工程、16件實事,重點項目30個,總投資16.9億元;2008年實施了“310”工程,即10個工業項目、1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件實事,重點工程項目達60多個,總投資15億元。2009年,實施了“雙十工程”,即10個重點項目、10件實事。幾年來,隨著“雙十六”、“310”、“雙十”工程的實施和一批招商項目的落地,發展的后勁大大增強。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在全市項目督查評比中均處于先進行列,并在全市作典型發言。通過抓項目建設,先后落地亞華、國能等工業項目68個,實現了工業經濟的快速膨脹;落地供水、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43個,實現了城市規模的擴張、功能的完善,提升了城市品位;落地明道宮、太清宮等老子文化開發建設項目25個,實現了老子文化開發的突破;落地辛集輝煌養雞場等特色農業項目76個,實現了農村經濟新發展。今年來,全縣已引進落地項目39個(其中工業項目18個、商業項目7個、城建項目1個、公益項目4個、養殖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12.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6億元。

  機制創新,提升行政效率

  近兩年來,該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借鑒外地目標績效管理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圍繞鹿邑實際,探索出了一條“以目標統攬,以責任警示,以機制推動,以獎懲激勵,以績效檢驗”的目標績效管理模式,形成了單位有目標,領導有指標,千斤重擔大家挑的良好格局。通過目標績效管理的推行,增強了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了黨委政府和四個班子領導的親和力和號召力。通過“一辦四中心”的督查,提升了約束力和執行力。通過“穩中求進,好中求快,處中求和”工作方針的推行,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和人際關系的和諧相處,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是在管理范圍上突出“全面”。目標管理的范圍包括各鄉鎮,縣委各部委,縣直各單位,共120個單位。其中包括20個鄉鎮,4個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管委會,23個黨群系統,50個政府系統,22個垂直部門,涉及方方面面,涵蓋面非常廣。二是在管理方式上突出“統攬”。目標管理系統是衡量全縣各部門、各單位工作效績的總綱,由縣目標管理領導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實施,對各責任單位目標運行及完成情況進行監測考評。其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經縣目標管理領導組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組織考評,不得以任何形式組織檢查驗收。目標管理的實施,把全縣各單位用工作目標統攬了起來,達到“一套目標評工作,一把尺子定獎懲”。三是在目標內容上突出“系統”。從目標管理體系本身來講,分為目標、考評和獎懲三大體系;從管理的對象上講,分為鄉鎮和縣直兩大塊。從考核內容上分為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民生目標、黨務目標、激勵目標、約束目標和綜合目標等。把鄉鎮、縣直單位、縣四個班子成員納入目標管理范圍,制定了考評細則和獎懲辦法,形成了目標、考評、獎懲三大體系,責任聯接,層層分解,成立“一辦四中心”,即目標績效管理辦公室、重點工程督查中心、經濟發展環境督查中心、社會發展環境督查中心、干部作風建設督查中心、財稅稽查中心。做好日常監測、跟蹤督查、定期評析,量化考核,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使各級各部門在實施目標過程中,努力有方向,工作有重點,考核有依據,形成抓經濟、促發展的導向。四是在考評上突出“公正”。該縣把目標量化成分值,設置了限類、降類和否決。年底根據臺賬記錄和綜合考評情況,依據分值,分出類別,排出名次。把鄉鎮和縣直單位劃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3個檔次;縣四個班子成員分為優秀、良好和一般3個檔次。對目標的監測考評由縣委、縣政府目標管理領導組辦公室具體實施,采取考核與評價、定性與定量、綜合得分和群眾滿意度相結合的辦法,按照年初目標和考評細則,隨時監測、隨時考評,隨時記錄,年終綜合匯總。避免了過去“臨時抱佛腳,也能得先進”的現象。五是在兌現上突出“重獎”。該縣目標管理的激勵作用主要是通過重獎勵和重兌現來體現的。目標管理規定,對全年目標管理一類、二類單位分別給予獎勵,三類單位不予獎勵。獎勵分為經濟獎勵和政治獎勵。對完成目標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經濟上拉開獎勵檔次,突出重獎。一類鄉鎮當年排名第一名的,獎勵60萬元,黨政正職各獎現金5萬元;連續2年一類鄉鎮的,黨政正職各獎8萬元;在干部任用上,一類鄉鎮主要領導優先作為縣處級后備干部人選,對一類鄉鎮的干部優先使用,并在年度考核中給鄉鎮增加優秀名額;進入一類的縣直單位,政治獎勵方面比照鄉鎮執行;這套科學的目標管理體系,改過去以人管人為以制度管人,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切實解決了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與干少一個樣、干好與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得到了全縣鄉鎮及縣直單位的認可和支持,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圖片提供:閆廣君)(記者   李曉瑋 通訊員  古  偉)(原標題:鹿邑:老子故里新跨越)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09-09-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