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功業浩浩,為民族之魂。《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1] 因此,說到黃帝,就不能不說嫘祖。嫘祖是中華人文女祖,是黃帝時代一位偉大的女性發明家,是她,始教民養蠶,繅絲織布,制衣做裳,同黃帝一道,帶領子民,開創了中國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為人類步入文明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對于黃帝正妃嫘祖的歷史功績,諸多史籍的記述是一致的。淮南王《蠶經》云:“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蓋黃帝制作衣裳因此始也。”《通鑒外紀》云:“西陵氏之女,為黃帝元妃,始教民養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后世祀為先蠶。”《路史?疏仡紀》云:“黃帝命西陵氏勸稼蠶。”等等。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她的故里在何處,迄今史家尚有分歧,世人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發展到今天,這個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的人也愈來愈多,善莫大焉。嫘祖追隨黃帝,終其一生,“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2], 在華夏版圖上無處不留下她的足跡,撒下她的汗水。正因為如此,她的“故居”在全國可能有許多處,但故里應當只有一處。
西平古為西陵
要確認嫘祖故里,首先要從尋找古西陵入手。這是因為司馬遷筆下有情,在他的《史記?五帝本紀》中留下了珍貴的一筆:“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這就為后人研究、探尋嫘祖出生地框定了一個范圍∶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古代氏族名與國名通,故嫘祖生地應為古西陵。
《水經注?潕水》載:“潕水又東過西平縣北。”北魏酈道元注曰:“縣,故柏國也……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3]清人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載:“(西陵)亭當在今西平縣西。”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圖》則更標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圖和今西平縣境圖相比較,除去潕水(洪河)改道的原因造成二圖略有差異外,余者基本相同。據此不難看出,呂墟(古西陵亭)在今西平縣城西27.5公里處呂店鄉和師靈鎮交界的緩岡上海拔70~90米,相對高差5?20米,岡地平緩,土層深厚。民國《西平縣志》載“洪河本名汝河,即《水經》潕水是。”因此說古西陵在今西平縣境,這是有充分依據的。何謂呂墟?“呂,長也”(《方言》卷6)。墟者,“故所居之地”。殷墟為商都《尚書》有“舜生姚墟”之說,黃帝都有熊稱軒轅之墟,太昊都陳曰太昊之墟等等。由此可知,這個墟址即西陵亭,古稱西陵。陵者,本意“大阜也。”(《說文解字》)又“大阜曰陵,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層累而上。”(《釋名•釋山》)今西平之西陵,從地貌上看亦恰如其說。故,不論從典籍記載或是從地形地貌講都為西平古為西陵提供了可信的憑證。此其一也。(原標題:嫘祖文化:嫘祖故里在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