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嫘祖其人

2013/8/22 11:19:35 點擊數: 【字體:


  初中歷史課本上寫道:“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嫘祖是何許人也?是何方人氏?嫘祖的身世生平如何?下面談點粗淺看法。

  一、嫘祖是“人文女祖”

  《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通鑒外紀》云:“西陵之女,為黃帝之妃,始教民養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后世祀為先蠶。”

  引文記載嫘祖是黃帝的夫人,她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制衣,把農耕文化和蠶桑文化結合起來,豐富了先民們的生活。傳說西陵人衣飾華麗,飲食充足,西陵氏部落富甲一方,還把一些生活資料饋贈給別的部落。一次,西陵派人到黃帝的有熊部落去,把絲綢做成的衣服,送給穿麻葛衣獸皮的酋長軒轅。軒轅穿試非常驚奇,認為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最了不起的成就,且知道絲綢的發明、衣服的制作屬于美麗的嫘祖,這就成了黃帝和嫘祖聯姻成婚的媒介和契機。

  黃帝是人心目中的英雄,稱黃帝為“人文始祖”名副其實,他將中華民族帶入文明階段,理應受到后人極大崇敬和愛戴。嫘祖則是這個時代堪與黃帝比肩的唯一杰出女性。她一改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為服飾文明、農耕文明。

  《史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后來的五帝之一顓頊就是嫘祖和黃帝的兒子昌意所生,帝嚳則是他們兒子玄囂的孫子。嫘祖嫁給黃帝后,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幫助黃帝,還教育培養兒孫,維護發展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并將兒子改為姬姓(黃帝姓姬名為軒轅),全部落也都歸附了黃帝部落。為襄舉部落聯盟共主黃帝,為促進父系氏族的形成和華夏一統的實現,為當時的百姓和中華民族的后代子孫做出了光輝的榜樣。

  北宋人丁度《集韻·平脂》載:“嫘祖好遠游,死于道,后人祀以為行神。”《宋書·禮制》注:“祖,道神也。黃帝之子(妻)曰嫘祖,好遠游,死道路,故祀以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很顯然,嫘祖在歷史上是“行神”、“道神”、“路神”,也可以說是“旅游之神”。嫘祖是偉人,是開拓家,是文明創始領袖人物,她的歷史地位、貢獻和作用不比黃帝差,因此黃帝和嫘祖應該乾坤共朗、日月同輝。黃帝有“人文始祖”的地位和尊稱,嫘祖也應有崇高的、不可替代的“人文女祖”、“民族之母”的地位和尊稱。

  二、“嫘祖故里”在西平

  嫘祖是何方人氏?歷史只記載了她是“西陵之女”,更多的信息少有遺存,要講清楚嫘祖故里須從“西陵”說起。

  西陵在哪里?無文獻記載。就目前掌握,自稱“西陵”之地的有13處之多。如何甄別哪個是嫘祖故里的“西陵”,必須滿足三個硬件標準:一是很早得名的“西陵”;二是有地下發掘即文化遺存的支持;三是與新鄭不遠、毗鄰有熊部落。這三個硬件標準同時符合的“西陵”,就是嫘祖故里。

  自己認為是嫘祖故里的:河南有三說,一說在西平,一說在開封,一說在滎陽。湖北有四說,一說在宜昌,一說在遠安,一說在黃岡,一說在浠水。四川有三說,一說在鹽亭,一說在茂縣,一說在樂山。其他還有山西夏縣說,山東費縣說,浙江杭州說。上述諸說中,除西平外都不能全部滿足三個硬性標準。說西平是“嫘祖故里”,這是有很多理由和充足證據的。

  首先,西平古為“西陵”的典籍記載頗多。史料最早的是漢成帝(劉驁)年間,《武威漢簡》記述:“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陵縣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這記載是說西陵縣屬汝南郡,并至少說明在漢代已有“西陵”之名。據考西平原稱“西陵”,漢高帝(劉邦)四年(公元前203年)設“西陵縣”。其后在三國時《三國志·魏書》載:“和洽字陽士,汝南西平人也……明帝(曹叡)即位,晉封西陵鄉侯,邑二百戶。”和洽居西平縣城西和樓村,位于西陵亭南。民國二十二年《西平縣志》也載:“魏明帝即位,晉封和洽為西陵鄉侯。”酈道元《水經注》載:“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和洽封西陵鄉侯,當指此。西平縣是在漢代中后期由“西陵”改為西平的,改后,其原地仍保留為“西陵鄉”,因此和洽被封為老家“西陵鄉侯”。《水經注》記載西平縣名的由來時,明確講西平古為“西陵”:“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所以說,西平沿革很清楚:西漢初年以前為西陵,設“西陵縣”,漢代中后期因西陵夷為平地后,才改成西平縣的。

  其次,據楊守敬《水經注圖》中所標明的“呂墟”和“西陵亭”的位置,就在今西平縣城西27.5公里處的呂店鄉董橋村,考古工作者發現一處面積達48萬平方米的文化遺址。這塊遺址曾建有嫘祖廟,存有元代的大鐘,具有濃厚的嫘祖文化氛圍。和嫘祖相關的地上文化遺存,雖遭破壞,但這里有保存完好的地下遺址:出土的陶器有紡輪、碗、罐、缽及石斧、石鏟等石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過調查、測量、鉆探,挑選到186件文物標本。專家學者認為,明顯呈現仰韶文化特征的董橋遺址對應黃帝活動時期,“嫘祖故里”非西平莫屬。

  再次,西平之“西陵”距軒轅丘最近。明代的《廣輿記》、《明一統志》、《天下名勝志》以及清代的《大清一統志》等文獻均稱“軒轅丘”在河南新鄭。新鄭和西平的距離僅120公里,上古時期西陵部落和有熊部落毗鄰接壤,雞犬相聞,兩個部落聯姻結盟是非常方便和必需的。

  三、嫘祖的身世生平

  《史記》載:“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但黃帝他不同于后世國王,未脫離生產,未脫離民眾,參與發明創造,所以他是古代文明最早的奠基人。嫘祖嫁他,陪其終老,生平身世應和黃帝一樣,九州大地無不留下其足跡、故居、功德、祠廟、傳說和故事。

  嫘祖出生的時候為三月初六,狂風暴雨持續了三天三夜。父親是西陵氏族首領,她降生時,正領族人禱告上天,巫師占卜言:“災星與劫難同時降臨西陵,災星不除,風雨難停。”首領回家,得知女兒與風雨同來,頭就轟然變大。看女兒,血胎娃子哭連天;聽屋外,風折樹枝響不斷。他狠狠心,毫不猶豫地喊來巫師,讓他把女兒扔進了山溝。風雨剛停,母親便去山溝尋找,竟然發現女兒未死,睡得香甜。母親把女兒抱回家哀求首領說:“女兒非是災星,天賜珍寶,千萬不可撿而復棄!”首領深為感動,接過女兒邊親邊道:“咱來這里定居已過10代,頭一次遭受此劫難,也許命里該連累祖宗一次。咱就叫她累祖吧!”嫘祖的嫘字女旁是后人加的。故事中的首領是夸父,后來他為擴疆開土,尋找宜居之地,追日未回,這西陵部落就推舉嫘祖為新的首領。

  嫘祖出嫁的日子為農歷六月初六。這是一個特殊意義的傳統“追節”。西平俗稱“六月六(lü),追閨女”,剛出嫁的閨女逢第一個六月初六要被接回娘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婆家。這風俗就是因為嫘祖嫁出后,西陵人常睹物思人,在嫁后的第一個“六月六”請回嫘祖,和親人團聚。后來世代效仿,相沿成習,稱為“追節”。

  太史公記述:“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似乎嫘祖只生兒未育女。《軒轅黃帝》載:“嫘祖女名靈秀”。她常在軒轅丘山嶺東的峭壁平臺上梳理秀發,后與相國風后的兒子山柱成親。為紀念這對佳偶,后人稱這山為“風后嶺”,該平臺為“黃帝女兒梳妝臺”。如今這兩處已成為新鄭八大景觀的著名景區。

  《軒轅黃帝傳說故事》載:“嫘祖常年奔波,教民農桑,積勞成疾,突然暈倒,終年七十七歲。”這里是說嫘祖壽享七十七年,是勞累而死的。《集韻·平脂》云:“嫘祖好遠游,死于道。”“死于道”的時日為十月初一。這個日子在西平稱為“祖節”或“鬼節”,定俗此日“祭祖”。延續至今,到“十月一”每家必去“祖”地墳塋燒紙祭拜。外出移居者就到當地的十字路口即“道心”燒紙,以示祭奠。嫘祖七十七歲巡視出游應屬年事很高,客死于“道”。該“道”字是指道路定無疑義,但若再釋出深義也在情理之中。《左傳》載:“周惠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江黃道柏,方睦于齊。”這里的“道”卻是國名,以國釋“道”,古道國即今確山縣,古柏國即今西平縣。確山在西平南,相距50公里,嫘祖南游,歿于確山之地,應該都能認可。況西平有嫘祖陵,古稱嫘墳。冢在西陵岡上,民國《西平縣志》稱:“鳳凰冢。”但嫁到新鄭的嫘祖怎會歸葬母家?西平研究者說:若當時出于遺體保存的角度考慮,就近葬在西陵也是合理的。再者嫘祖處于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初期,歸葬母家的習俗還未完全變革,且西陵就有“老妮歸宗”之風俗,嫘祖沿襲應屬正常。

  嫘祖距離今天有多少年?若說嫘祖冥壽,應該先搞清楚黃帝距今的時間。《甲子紀年》載:“黃帝始年為公元前2697年。”目前祭黃帝陵仍采用此年數。《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禹受禪為王的時間是公元前2070年,如此推算,黃帝元年應在距今4710年上下。黃帝元年指黃帝統一華夏成為聯盟共主的那個年份。算出黃帝元年距今多長時間說法很多,但影響最大的一個事件是: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通電全國,以黃帝紀年4609年作為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讓全世界都知道的是1982年的一個事情:美國總統里根這年在中國春節的時候說“值中國農歷4680年祝賀中華民族的新年快樂!”所以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是:黃帝元年距今4710年。嫘祖是黃帝的正妃,屬黃帝結發之妻,結婚應在黃帝統一中原立“國”為帝之前,嫘祖出嫁的年齡若在二十歲(因嫘祖興嫁娶:男三十婚,女二十嫁),嫘祖今年應為4730歲。

  隨著研發工作的開展,相信嫘祖不再僅是中學歷史課本上那點兒信息,嫘祖的形象定會在我們心目中親切、豐滿、高大起來!(吳雙全)(原標題:嫘祖其人)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駐馬店網(2012-12-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