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能置身于碩果累累的梨園,親手采摘觸手可及的果實,盡情地體驗豐收的喜悅,可謂是一件愜意而又讓人神往的事情。周末,我和晚報散文學會文友一行二十多人,到素有“酥梨之鄉”美稱的寧陵縣石橋鄉萬畝梨園采風。
車子剛進園區,濕潤的空氣夾雜著雨后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置身梨園,放眼望去,成熟的金頂謝花酥梨像一顆顆偌大的金黃寶石,閃閃發光,錯落有致地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走在用紅方磚鋪成的觀光路上,稍不留神就會碰到頭頂的酥梨。殘留在樹葉上的雨滴被風吹落,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有一種清涼爽心的美。園內游人如織,他們把煩惱和憂慮拋之腦后,或提籃攀高采果,或相互追逐嬉戲,或拍照留影,或坐在梨樹下小憩,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陶醉在歡慶和豐收的喜悅中。
果實正當成熟的季節,果園內一派熱鬧的景象。果農們個個笑逐顏開,有的采摘,有的裝箱,有的窖藏,看來今年又是個好收成。熱情好客的果農讓我們品嘗自家的果實:“看中哪個就摘哪個,隨便吃!”憨厚樸實的話語讓我們感動萬分。從他給我們的名片中得知,果農叫魏戰勝。看到我們迫不及待地品嘗著剛從樹上采摘下的酥梨,他笑著問我們味道怎么樣。我答道:“好吃,我們被酥梨的味道戰勝了。”眾文友捧腹大笑,歡聲笑語在梨園上空飄蕩。
告別果農,我們來到被稱為“梨樹王”的老梨樹前。樹前石碑上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省政協主席王全書親筆題寫。相傳這棵梨樹植于道光初年,雖歷經滄桑,仍堅韌挺拔。1958年,該樹所產酥梨曾走進中南海,獻給敬愛的毛主席。今天看來,那盤旋交錯的樹枝和蒼老的樹皮,似在向后人講述著它曾經的歲月和輝煌。
品嘗著鮮嫩欲滴的酥梨,我和眾文友興趣盎然地登上觀景臺。放眼望去,金黃的酥梨酷似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著和諧動人的田園樂章。閉上雙眼,你可以想象出,陽春三月,在梨花怒放的季節里,眼前一地潔白的梨花,該是何等的壯觀和神奇。
“好一個世外桃源。”我們由衷地贊嘆。
身處梨鄉,你無時無處不被當地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觸動。農家房前屋后,村舍院中都是梨樹,就連路邊的酒店,也建在梨園之中。游覽結束后,我們到“梨園酒家”就餐。吃著農家飯,小酌幾杯烈酒,抬頭就是掛滿枝頭的金黃碩果,此情此景,酒未飲盡人已醉。
天公似解人意。吃過午飯,連日陰沉的天空終于露出一絲亮光。我們揮手作別梨園,車子發動的那一刻,我在心頭許下約定:下年金秋,我還來看你。(焦風光(市 直))(原標題:醉在梨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