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填倉節”
2014/6/19 12:06: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農歷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
相傳在很久以前,我國北方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是,皇家不管百姓的死活,照樣征收皇糧。一位看守皇家糧倉的倉官,目睹這一慘景后毅然打開皇家糧倉,救濟災民。他知道,這樣做觸犯了王法,皇家絕對不會饒恕他。于是,他在讓百姓運走糧食之后,一把火燒了皇家糧倉,連自己也燒死了,這一天是農歷正月二十五。后人每到這一天,就會填倉,不僅為了紀念這位倉官,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填倉節”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填倉節,大年別,拾糞起圈換舊鞋。女的閑不住,男的忙不迭。”過年期間,人們一般是不下地干活的,從“填倉節”起,才開始忙于田間勞作。這天,家家戶戶不僅要在院內支起大鍋,蒸上幾籠白白胖胖的饅頭,還要往自家糧缸里填一些糧食,寓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我小的時候,家里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大木柜,每年收下的小麥、玉米、谷子、高粱等,都要放在這個大柜子里儲存。柜子很大,四周木板上刻著“五谷豐登”“糧米滿倉”的字樣。
“填倉節”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蒸得暄騰騰、香噴噴的饅頭。那年代,一年里人們難得吃上幾回饅頭。這天,家里蒸的饅頭也花樣翻新,有的似谷穗,有的像麥垛,有的如裝糧食的布袋,更有抹上香油、撒上蔥花的千層花卷饃,香味誘人。這些饅頭蒸熟之后,全家人圍在一起,放開肚子吃,象征新的一年,人人都能飯足肚圓。母親還常常捏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老鼠、兔子、花蛇、肥豬……令我們愛不釋手,總是不忍心吃掉。
(原標題:正月里的“填倉節”)作者:張建強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