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 倉
2014/6/19 12:03: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通過這些節日,可以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添倉日是過了元宵節后的第一個風俗節。山西 平遙正月二十是小添倉日,二十五老添倉日;河北吳橋正月二十五是添倉日;北京正月二十三是小添倉日,二十五是大添倉日。我在洛陽生活多時,而老家在黃河北岸,添倉日是正月十九。
新年過后,農作耕耘、商鋪開張。在我們老家有三六九往外走的風俗,正月十九又是十五、十六后第一個外出的吉利日,外出做生意和打工的大都要在這天離家外出,臨走前,外出的男子都要去地里拾些柴背回家里,再外出上路。柴與財諧音,拾柴也就是往家里添財,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財源茂盛,糧食滿倉。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有蒸豐收饃的習慣,有的像麥堆,有的像布袋、麻包,意思是今年糧食豐收成堆,要用大布袋、大麻包往家里背。
這天夜里,家家還有在院里的神龕和街門口路上擺放燈盞、在灶君像前擺放滿家盤的習慣。燈盞是用黑面在籠里蒸成,形狀似圓柱樣,高五六厘米,直徑三四厘米,上面有個窩。燈盞蒸成后,窩里插上裹著棉花球的火柴棒,再倒上棉籽油,夜里將燈盞里的棉花球點著,照得滿院明晃晃,象征著新一年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滿家盤是像盤子一樣的餅,在餅上面放有燈盞,家有幾口人,盤子里就放幾盞燈,然后將滿家盤放在灶君像前,一是讓灶君保護全家平平安安,二是希望全家團團圓圓。街門口的燈盞是家人為外出打工做生意的親人祝福。祝他們在路上平安不走黑道,在生意上不取黑道之財。
添倉,這一民間風俗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一種期望。舊時候,人們都期望糧多財多過上好日子,對添倉這一風俗特別注重,但日子過得還是艱難。現在,年輕人對添倉這一風俗不知道或不注重,但日子卻過得富有安康,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和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
(原標題:添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