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元宵節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
2014/12/22 16:38: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如果說春節是一臺全民參與的民俗大戲,那么,正月十五元宵節就是這臺大戲的壓軸節目。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最熱鬧節日,趣味風俗眾多。
中國農歷規定,將太陽和月亮黃經相同的日期作為一月之首,即初一,此時,太陽、月球、地球大體在一條直線上。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元月十五是傳統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專欄作家、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元宵節,也叫上元節、燈節。元宵賞燈的習俗始于東漢時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關于“燈節”的來歷,民間傳說有多樣版本,其中之一說漢明帝劉莊信奉佛教,下令皇宮寺廟、民間百姓要在正月十五這天點燈敬佛。后來,這一禮儀逐漸演變為民間盛大節日。元宵節初興于隋唐年間,得到百姓的普遍歡迎,到了宋代、明代已經很盛了,清代達到極致。
正月十五鬧花燈。“正月十五,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鋪無不張燈結彩,火樹銀花樂不完。宮燈、紗燈、魚燈、龍燈、鴨子燈、樓船燈、跑馬燈、蒺藜燈,光彩耀眼;靜的,動的,跑畫面的,目不暇接。”由國慶說,“燈火象征著希望,中國傳統節日中賞燈,表明中華民族對生活的樂觀、對未來的期盼。”
若將元宵節看作春節的一部分,那么元宵節就是春節的高潮。民俗專家表示,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合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歡騰、熱烈,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不同之處。這一晚,觀燈、猜燈謎、舞龍、舞獅、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爭奇斗巧,鑼鼓喧天,滿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顏開。所以元宵節也堪稱中國人的狂歡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文化產業網(2014-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