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有趣的臺灣清明節習俗

2015/1/8 9:16:52 點擊數: 【字體:

有趣的臺灣清明節習俗


    臺灣的清明節既有閩南、粵東祖居地的一些共同習俗,又有一些與大陸大并其趣的習俗。

     清明節前三天為“上巳”原是“祓出不祥”的洗濯儀式之日,大陸清明日則是掃墓日。但臺灣所有漳州裔民繼承祖先傳統,皆是上巳是掃墓日,此俗與鄭成功“反清復明”有關。當年鄭成功認為“清明”二字是“清在上,明在下”下令廢除“清明節”,新定三月初三為掃墓日,至今臺灣有人仍稱此日為“新清明”。總之,臺灣同胞掃墓的時間不盡一致,但都集中在清明節前后。緬懷先祖,寄托哀思,是這個節日的主要內容,至于獨特的清明習俗主要有:

    做清明稞:用清明的青菜或艾葉和堿或石灰粉,一起煮熟,漂去苦澀味后,搗爛;配上糯米、早米磨成的米漿,制成綠色的稞皮(習稱“紅龜”)內餡以花生、綠豆、大麥麩、芝麻仁、糯米甜飯等為料,然后用稞皮包之,做好后呈圓形如拳頭大小,放入稞模一按,便成為有各種氏族堂號花紋的清明稞。印模的氏族堂號是祖上傳下來的,如沈、姚、施、尤等姓刻有“吳興發祥”字紋;許、白、鄧、韓、翟等姓刻有“南陽郡”;王姓刻有“三槐堂”;梁姓刻有“梅鏡堂”柯姓刻有“靖山堂”……現在通行的清明稞模花紋多是梅花、菊花、壽龜、如意、鯉魚等。稞模除圓形外,也有半球型、橢圓型等。這些清明稞在掃墓完畢后,按習慣分送墓地附近村落的牧童,期望他們放牧時不要破壞墓地,也有的送給親朋好友。

    吃薄餅:  臺灣掃墓祭祖的物品,多用面粉和餡料做成薄餅(類似春卷)。據傳說:古時有個叫蔡莫一的文人是個跛足、眇目、歪口、只有一只攣縮手的殘疾人。他天資聰穎,滿腹經論,19歲時中狀元,皇帝破例重用他。他官很大,要理許多文書案件,常廢寢忘食。其妻想出一條妙計,將他那攣縮之手,用繩子懸在嘴邊,給予卷的薄餅,便他就餐方便。后來蔡官人在清明日去世,他的后代就用薄餅作為節俗來紀念他。后來閩、臺地區仿效之。

    踏青:清明之日,時值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因此,臺灣入借掃墓之機進行郊游稱之“踏草青”。

    吃蛋斗雞: 相傳,這種習俗是從廣東傳進臺灣的,叫“清明蛋”,即將蛋煮熟后,用茜萆取汁作料,在蛋殼描繪花紋,數日后會呈紅色,剝殼后,蛋白有藍色花紋;另一種是“雕蛋”,即用筆在蛋殼上繪花紋,然后將蛋白蛋黃巧取出,成為永久性欣賞藝術品。臺灣清明節還崇尚斗當地民間飼養的一種黑色體大的“軍雞”屆時眾人圍在一起大聲喝彩助威。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文化產業網(2013-03-0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