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窩”是指安樂的生活環境。提及此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樂不思蜀”的劉嬋,說的是蜀后主劉嬋投降被送到洛陽后,司馬昭問曰:“頗思蜀否?”劉嬋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安樂窩”一詞的的來源是:北宋時期,河南有個叫邵雍的文人,自幼勤奮,苦讀經史,年輕時便享有盛名。邵雍不愿做官,離家出走、云游四方。他參觀了齊、魯、宋、鄭等古國遺跡,憑古吊今,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思想更加深邃了。邵雍回到家鄉后,便閉門不出,潛心研究“理學”鉆研陰陽八卦,寫出了一本十多萬字的書,他的品行、思想為世人所敬仰。
后來,邵雍遷居洛陽,與司馬光、富弼、呂公著等意氣相投,來往密切,在司馬光等人的幫助下,邵雍在洛陽置買了一處田園,修建了住宅,插花種柳怡然自得。閑暇之余,邵雍便飲酒吟詩,自得其樂,并自稱“安樂先生”,他的住宅取名“安樂窩”。
邵雍平時安居家中,每當春秋時節,天氣晴好時,他便漫游城中,自在逍遙。一些士大夫竟相迎候他,把他奉為上賓,并把他臨時下塌的地方稱為“行窩”。
從此以后,人們就把舒適的生活環境,優裕的生活條件稱為“安樂窩”。如今“安樂窩”卻含有愛享受、不求長進的諷刺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