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杰用石碾磨小米面
□晨報記者 劉倩倩/文 趙永強/圖
66歲的趙文杰一手揮鞭吆喝小毛驢,一手掃著小米面。2月25日,在浚縣廟會上,一家百年饸饹面館前聚集了不少人等著吃饸饹面,小毛驢拉石碾的場景也吸引許多路人駐足觀看。
“我小時候家里窮,吃不上飯,爺爺就四處撿榆樹皮并加點兒小米磨面,給我們做饸饹面吃。”趙文杰告訴記者,就這樣他們找到了生財之道,他爺爺找鐵匠做了饸饹底,找木匠做了饸饹床,一個小小的饸饹面攤兒就這樣開始經營了。
饸饹底是趙文杰的寶貝
趙文杰從木盒子里拿出一個銅質的饸饹底,圓形的銅板上排列著整齊的小孔。趙文杰介紹這是他父親給他的寶貝,是養家糊口的家伙。“俺兄弟四個成家后,老父親找人做了四個饸饹底,一家一個。”趙文杰說,時至今日,兄弟們都改行了,只有他自己還在做饸饹面。
家里的石碾
比趙文杰歲數還大
趙文杰家里有兩塊石碾,一塊是門前小毛驢拉著的大石碾,一塊是院子里的小石碾,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和相機拍下這稀罕物。一位小學生說他是第一次看到石碾,“老爺爺,這石碾有多少年了?”他問道。趙文杰說:“從我記事起家里就有石碾,是我爺爺親手做的石碾。”
看到聚集的人群,趙文杰又拿出家里的一個老物件——一塊木頭制品,呈三角形,一條繩子從木頭中間穿過,趙文杰說這是牛漿,是套在牛頭上,拉著牛勞作的工具,為了演示怎樣使用,趙文杰套在自己身上給大家講解,引來在場游客的歡呼和掌聲。
來自濮陽的一位男性游客問道:“你們這石碾磨的面賣嗎?”趙文杰擺擺手說:“磨的面用來做饸饹面,概不出售。”
手工和面,親力親為
廟會期間,趙文杰每天5時起床和面,和面讓他在寒冷的清晨大汗淋漓。“咱都是用手和面,親力親為,就當是鍛煉身體。”前一天晚上磨出的小米面,摻著早已備好的春榆樹皮面和秋榆樹皮面,褐色的面團散發著淡淡的香味。
趙文杰要請記者吃碗面,66歲的他抬起饸饹床桿,使勁按下去,一條條饸饹面就掉進了鍋里。不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饸饹面就端上了桌。
每到正月,趙文杰的饸饹面館的生意就忙不過來,一天能賣2000多碗饸饹面。這使趙文杰自家人忙不過來,只能邀請親戚來幫忙。女婿、女兒、外甥、外甥女……全家老少二十多口人,整個正月都在饸饹面館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