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浚縣社火年年火,今年更比去年火 昨日?h舉行民間社火巡游,30余支表演隊競亮絕活兒

2015/10/27 10:37:33 點擊數: 【字體:


  “快看,那個踩高蹺的演員比我還小呢,走得卻很好!”2月27日(正月初九),在?h大伾山呂祖祠前,來自?h衛溪街道辦事處西街村的高蹺表演贏得陣陣掌聲。扭秧歌、劃旱船,鑼鼓喧天;踩高蹺、舞獅子,騰空而起……每一個精彩的動作都贏得了叫好聲。
 
  當日的浚縣城熱鬧非凡,一年一度的民間社火巡游表演吸引了大量本地觀眾和外地游客。這一天,縣城周邊的村莊、社區共計30余支社火隊伍亮出了自己的絕活兒。
 
  上午8時,文治閣,十余支社火隊已擺開架勢,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觀眾把他們緊緊圍住,人聲鼎沸,震耳欲聾。“東街的秧歌、北街的背閣、北關的小竹馬、順河的高蹺、紙坊街的花船、東關的舞獅那都是一絕,每年都看,每年都看不煩。今天我6點多就來了,就為占個好位置,一飽眼福。”來自?h王莊鎮的張先生提起社火表演贊不絕口。
 
  “趕緊來看,東關的獅子出來了!”人群中一陣歡呼。只見由獅子頭、獅尾組成的單獅在長30米、高3米的樁陣上,騰、挪、閃、撲,時而回旋,時而飛躍,很是精彩。
 
  對于社火表演,年輕人愛看,老年人更是場場不落??h張金泉的老伴兒患有老年癡呆,但她看到精彩處也會笑出聲來。“每年都來看這些傳統表演,圖的就是這個熱鬧勁兒,圖的就是有年味兒。”張金泉說。新鄉攝影愛好者:
 
  為了拍到好照片
 
  凌晨兩點去趕廟會
 
  □晨報記者 席蕊 王風嬌
 
  ?h廟會上的社火表演不僅吸引了大批游人、香客,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
 
  來自新鄉的陳偉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本來想正月初八晚上到?h,可當天加班時間太晚了,就正月初九凌晨來了。
 
  “我們這幫攝影迷正月初九凌晨兩點就從家出發了,凌晨4點到?h城,我是第一次來,真是大開眼界了。”陳偉說,他和朋友一到?h就去了北街社區居委會,原本覺得時間還早,沒想到那兒早已是燈火通明了。
 
  陳偉說,他之前只在電視里看到過?h廟會的盛況,到了現場才感嘆真是不虛此行。一些同行早就到了,‘長槍短炮’支滿了屋子。演員們都在化裝,很有意思,還有一些高難度表演的演員正在熱身,年味兒特別濃。”
 
  “大伾山上的社火表演更贊了,我們去得有點兒晚,最佳攝影地點都被觀眾占了,但還是拍到了很多讓人叫絕的場景。下午,我們準備去廟會上轉轉,聽說浚縣的小吃也挺出名的,明年一定還過來。”陳偉高興地說。逛會老人:
 
  拉著老伴兒的手
 
  看了一年又一年
 
  □晨報記者 席蕊 王風嬌
 
  2月27日上午,記者跟隨表演隊伍從?h東大街經過時,被兩位老人深深吸引。那位年邁的老先生緊緊拉著老伴兒的手,邊帶路邊和她說笑。
 
  這位老先生名叫陳書里,今年85歲,來自?h善堂鎮陳村,他老伴兒比他小3歲,夫妻二人每年正月都會來看表演,今年也不例外。“年紀越來越大了,走路也不方便了,年輕時我倆有時候走路來,有時候趕毛驢車來,后來坐公共汽車來。”陳書里說,年輕時趕廟會,那時物資匱乏,來城里能買點兒梨膏糖、薄荷糖、甘蔗什么的帶回家就美得不行。
 
  “前面是你最愛看的扭秧歌,那年你看過后回家還給我扭呢,你說你也想跟著人家扭。”陳書里指著前面的表演和老伴兒說笑。
 
  陳書里說看這些表演讓他想起了過去的歲月,原來沒有電視機,看表演就是最隆重的娛樂活動,老伴兒愛美,喜歡熱鬧,他們每年都來,從來沒有間斷過。現在兩個人身體都不太好,出不了遠門,正月里來城里趕個廟會就是最幸福的事兒了。
 
  “你拉緊我的手,人太多,別擠著你,去前面看踩高蹺。”陳書里一邊招呼老伴兒一邊在人群中開路,他說年齡越來越大,不知道還能看幾年社火表演,但拉著老伴兒的手,能看一年是一年。師徒上陣踩高蹺
 
  □晨報記者 王風嬌 席蕊
 
  來到?h廟會現場,提起高蹺表演,衛溪街道辦事處順河社區的高蹺可謂是一絕,他們的表演不僅有獨特的人物造型,演員還在高蹺舞步和劇情設置上別出心裁。
 
  李玉杰今年演的是“落魄公子”一角兒,這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因為他從10歲開始上廟會演出,如今整整13個年頭兒了。你看,他身著演出服,腳踩70厘米高的高蹺,脖子上掛著酒葫蘆,隨著鑼鼓聲邁著舞步,葫蘆里還不斷有水滴出,滿臉得意的表情把一個落魄公子的形象演繹得出神入化。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李玉杰身旁還有個小個頭兒的“落魄公子”,踩著高蹺與李玉杰表演著相似度極高的動作。“這是我徒弟,現在歸我帶,以后就接我的班了。”趁著李玉杰休息的空兒,記者上前采訪,原來那個小個頭兒的“落魄公子”叫張冰震,是李玉杰兩年前收的徒弟。
 
  “我想多帶他上幾次會,以后我表演不了了,這孩子就能頂上。”李玉杰說,他們村的高蹺表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不能讓這一民間藝術失傳,村里的年輕男孩兒都很樂意學習這一絕活兒。參加背閣表演
 
  10多個年頭兒的王天明:
 
  背上的娃娃
 
  臨陣離場,他仍
 
  堅持走完全程
 
  □晨報記者 王風嬌 席蕊
 
  46歲的王天明參加浚縣衛溪街道辦事處北街社區組織的背閣表演已有10多個年頭了,今年他負責背起的是“梁山伯”。
 
  2月26日下午,當記者見到王天明的時候,他背上扮演梁山伯的小朋友因為臨陣怯場一直在抹眼淚,那個小朋友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撤離了現場。此刻,臨時找小演員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就在所有人認為王天明會就此放棄表演的時候,沒有閣可背的王天明還是參加了全程表演。
 
  “孩子年齡小,免不了個別人臨上場出狀況,但我是個大男人,哪里能臨陣逃離呢。即使背上沒有閣,我也得好好表演,當個‘備胎’,萬一有人需要幫忙,我還能頂上去。”王天明說,參加背閣表演的孩子年齡普遍偏小,有的才兩歲多,大冷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化裝了,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王天明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但每次他都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大過年的,大伙兒就是圖個熱鬧,誰也不會計較什么。”他笑呵呵地說。
 
  王天明的女兒也曾參加過背閣表演,如今年齡稍稍大了些,個子高了,體重也升上去了,背起來比較困難,這才不參加了。“俺妞兒第一年參加表演時哭得和淚人兒似的,我們這兒講究一上閣就是3年,3年后不讓她參加了,她還哭著說想參加。”王天明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淇河晨報(2015-02-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