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里是愚公移山的地方,是華夏民族炎黃軒轅皇帝祭天之所;現(xiàn)在,這里是世界地質公園,這里是全國歷史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的故事發(fā)生之地:王屋山。
王屋山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譽滿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為“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銀杏樹,郁郁蔥蔥,被稱為“世界植物活化石”.有長年涓涓細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涼宜人。此行的記者都認為這里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淀、千年道教文化傳統(tǒng)的融人文、自然于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岳風景名勝區(qū)。
河南濟源市委書記段喜中介紹,濟源擁有豐富的旅游自然景觀、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蘊。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濟水發(fā)源而得名。濟源歷史文化悠久,是夏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中國女媧神話之鄉(xiāng)。濟源還是風景秀美的山水城市。歷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元好問等許多文人騷客曾流連濟源山水,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李白的“山高水長,氣象萬千”,白居易的“濟源山水好”,乾隆皇帝的“名山勝跡”,更為濟源山水鐫刻了一枚枚鑒賞的印章。
陽臺宮為王屋山道教道教“三宮”之一,依山陽,布局嚴謹,高低錯落有致,為三進院落。三清大殿(亦稱大羅三鏡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系單檐歇山九脊殿,五踩斗拱,為河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筑,保留有唐、宋遺制和風貌。殿中方形柱通身浮雕道教神話故事,形象優(yōu)美,栩栩如生。殿內天花藻井,斗拱層疊,氣勢宏闊,制作精巧,皆為明代藝術珍品。殿后五米高臺上的三檐三層琉璃玉皇閣,為河南省最高大的古閣,高近20米,五踩云龍斗拱參差層疊,云帶纏繞,規(guī)模宏偉。底臺上的20根小八角石柱和閣內8根高達11米的沖天柱,承載著全閣重量,為明代遺物。石柱通身浮雕云龍丹鳳、花鳥禽獸及神仙人物故事,體現(xiàn)了明代精湛的藝術風格。宮內有元、明、清碑碣十數(shù)通,記載著道教史料、宮之興衰及明末農民起義軍經由此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