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達摩是否“面壁九年”

2013/6/18 14:24:09 點擊數: 【字體:

  
    大家都知道,在武俠小說中,少林弟子歷來是各大門派中的佼佼者,少林拳更是威力無窮,名揚天下。但也許你并不知道少林拳的創立者是一位名為達摩的印度僧人。其實,達摩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山鼻祖,是中國佛教史上非常神奇的一個人物。關于達摩的生平事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故事,那么,達摩在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所謂面壁九年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達摩究竟有沒有面壁九年呢?
     
    據史書記載,達摩是天竺國佛教禪宗第27代祖師般若多羅的嫡傳弟子。有一天,達摩問他的師傅般若多羅大師:“我得法以后,應該到什么地方去傳法?”般若多羅回答說:“去震旦。”達摩遵照師傅囑托,東行來到今中國。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晉見了梁武帝蕭衍。據敦煌發現的《壇經》抄本講,梁武帝問達摩,自己一生造寺布施供養,有什么功德?達摩回答說,沒什么功德。就這樣得罪了皇帝,結果被驅逐出境。在南方不受歡迎的達摩,只好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陽。在過江的時候,達摩看江面寬闊,水深流急,沒有船只,正愁著沒法渡江,看見附近坐著一位老婆婆,身邊放著一捆蘆葦。就問道:“老人家,你是準備用這捆蘆葦渡江嗎?”老婆婆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達摩心想:一個年邁的老人都可以踩葦過江,我為什么不能呢?于是便恭恭敬敬請求說:“老人家,請賜一葦渡我過江。”老婆婆仍然沒有說話,順手抽出一根蘆葦遞給達摩。達摩雙手接過,告別老人,來到江邊把蘆葦往江面上一放,輕輕踏上蘆葦,順順當當過了長江。后來他幾經流浪,終于到達了少林寺。這半隱半現處于山腳下密林深處的小寺廟與世隔絕,正是僧人修煉的好地方。于是達摩決定留在這里。不久,他便在廟后面山坡上的四分之三處發現一個小山洞。這個石洞大概有3米高,6.6米長,方正的洞門,正好朝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還有一塊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于是達摩決定就在這里修行坐禪。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一次,達摩發現自己剛坐下修煉不久,便不知不覺開始打瞌睡,他被自己的惰性激怒了,并且認識到打瞌睡是絕不會達到佛教的終極境界的,于是,他毅然用刀割斷了自己的眼皮,扔出了山洞。不久以后,在達摩眼皮落地的地方竟長出一棵茶樹芽。從此他不說話,不持律,默然地終日面朝石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后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竟在達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來了。達摩在山洞里待了九年,一直修煉達到佛教的終極。后來,達摩離開山洞開始傳授禪宗時,弟子們發現,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的形象,衣錦織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在今天的嵩山少林寺西北五乳峰的山腰,還有一個達摩洞。這是一個臨崖開鑿的洞,石洞幽邃,深約7米,寬3米。洞前有一座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雕刻的雙柱單孔石坊,額上南面刻“默玄處”三字,北面刻“東來肇跡”四字,洞內有達摩及其弟子的石像,石像旁有詩曰:“九年面壁佛祖在,靈石顯影精氣神。”還有另一種說法是,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整整十年,而不是九年。即通常說的“十年面壁”,就是從這衍生出來的。
   
    有學者提出,所謂“面壁九年”的說法的真正原因是達摩所傳的禪,以《楞伽經》為依據。他提出“理入”和“行出”的修行方法。所謂“理入”就是“壁觀”。有人把“壁觀”理解為“面壁靜觀”,于是就產生了“面壁九年”的說法。所謂“面壁”是比喻通過修行,使人心如墻壁,不偏不倚。實際上是要去除人的思維和認識作用,對于客觀事物不去分別和執著。即“令舍偽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圣等一,堅住不一,不隨它教”。這樣就能“與道冥符,寂然無為”,達到佛教所說的“涅  ”境界。

    其實,不管達摩有沒有面壁九年,這種修行的方法對我國禪宗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而且,他這種為達到修行的至高境界。而能“十年如一日”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后世人學習的。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圣城濟寧新聞網 2007-03-09 作者:李春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