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我們去哪兒看花燈 元宵節的燈聯與詩詞
2013/6/19 14:44:5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曾記得,前幾年,每到正月十五晚上,石家莊中山路兩側就早早擺滿了各色各樣的花燈。紅的、綠的、紫的、粉的,五彩繽紛,萬樹梨花;宮燈、龍燈、水晶燈,千姿百態,燈燈驚艷。不僅賞燈者人潮涌動,老攜幼,吃一串冰糖葫蘆,男攜女,灑下一路歡笑,就連那賣小吃的、頭飾的、工藝品的,也趁機穿梭其中,各種富有獨特韻味的吆喝聲,聲聲不絕。那情景,那場面,好不熱鬧。
遺憾的是,這幾年,省城卻沒有了花燈。正月十五的夜晚,悄然無聲,寂靜如許。
有人說,這是怕出事,不安全。
有活動,特別是大的活動,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但就因為一個“怕”字,就不舉辦了?這恐怕不是理由。去年,張北縣舉辦了聲勢浩大的草原文化旅游節,當時也有人極力反對,怕的也是不安全。但結果怎樣?不僅沒有出現大的安全事故,反而提升了當地的形象和聲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一個城市,要上水平、出品位、生財富,要打造“繁榮舒適、現代一流”現代城市,不是怕這怕那就能打造出來的,也不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許就能生就的。特別是在活躍和豐富人們的夜間文化生活,讓夜經濟、夜文化、夜消費繁榮起來、興旺起來,不是下一個號召、出一個文件一覺醒來就能見效的,而需要徹徹底底轉變觀念,認認真真去做,踏踏實實去干。只要用心做了,采取了周密措施,哪怕出現一些小問題,也是不可怕的。
正月十五賞花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城市有之,鄉間亦有之。這不僅是一個繼承傳統民俗文化的問題,更是繁榮城市夜經濟,培育夜間消費市場,聚集人氣和豐富人們夜間文化生活的現實問題。要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而這,既需要政府統籌規劃、優惠政策助力、眾多商家努力,更需要具體的載體。顯而易見,擺放花燈就是這樣一個深受人們歡迎的能給夜經濟添一把火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的正月十五夜,省城人又一次觀賞不到“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熱鬧花燈場面了,也看不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的動人情景了。看不成花燈,那只有站在家里窗前看星星了。(原標題:正月十五,我們去哪兒看花燈 元宵節的燈聯與詩詞)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北日報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