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人皆知劉備對諸葛亮的真誠盛邀,而未論劉備對諸葛亮的入微考察;人皆知諸葛亮的被動受邀,而未論諸葛亮的苦心擇棲。其實,三顧茅廬既寫出了劉備盛邀諸葛亮,更寫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仔細考查;既寫了諸葛亮的被動受邀,也寫了諸葛亮對劉備甚至劉備集團的考查,這實際上是一個劉備與諸葛亮互相選擇的過程,從而顯示出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必然性,也寫出了諸葛亮走出隆中的合理性。
傳說中的劉備貌似發福了
一、劉備對諸葛亮的考查
劉備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在早年“販履織席”之時,便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與皇室攀宗親,已有“我為天子”之語。及見黃巾起義,即生“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思,與關羽、張飛結拜,招兵買馬,投軍從戎,遂廁身政治。廁身政治后,劉備先后依于劉焉、盧植、朱雋、陶謙,甚至呂布也一度成為靠山。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玩家可以作為一個君主對手下的大臣進行挑選和訓練,對武器裝備進行升級和強化,武裝自己的部隊。另外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玩家可選人物很多,各有特點。玩家可根據自己的偏愛和發展去選擇合適的主將,選對了人才能真正的體驗到三國時期真火紛飛的歷史感覺。
劉備在兄弟的陪同下三顧茅廬(圖片來源于網絡)
劉備對人才并無深刻的理解,他以為諸如孫乾、簡雍這些“白面書生”(司馬徽語)之流便就是人才,所以縱觀劉備此前戰績,可為人道者并不多,特別是滅黃巾后須直面實力強大的軍閥如袁紹輩便只有逃走的份兒,更別說如曹操之流的梟雄。司馬徽的提醒,讓劉備如夢初醒,所以當夜“寢不能寐”,求賢之思已勃然興起。正遇徐庶相尋,立刻拜為軍師,便大勝曹仁、李典兩萬五千大軍,奪取了曹操的樊城,迫使曹仁、李典遠遁,是平生第一次自己攻城掠地。這一大勝更增強了劉備對人才作用的認識,于是,當徐庶被曹操騙去之時,如遭滅頂之災,大喊“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值此,劉備真正認識到了人才在決定命運方面的決定作用。但劉備對于人才的尋求有自己的標準,比如徐庶以單福名初見劉備,為了考查劉備的人品,便以的盧馬贈人相勸。劉備聞言甚不以為然,可以看出劉備用人的不茍。在歷史上劉備考查諸葛亮,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你可以對任何你感興趣的人進行考查,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
劉備曾經是個織席販履的個體戶(圖片來源于網絡)
劉備是不知道有諸葛亮其人的,只是在水鏡莊司馬徽向其推薦說“今天下之奇才盡在于此……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方引起了他對諸葛亮的好奇。諸葛亮真的如司馬徽說的那樣才識非凡嗎,劉備固然是要自己做出考查。三顧茅廬的過程就是劉備考查諸葛亮的過程。
話說這種招兵買馬的方式可謂真的辛苦,歷史上劉備還要三顧茅廬、承受外界很大的壓力、還要對諸葛亮進行考查,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這可能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今天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我們可以在征戰中擊敗的主將部隊都可以在招募界面中進行招募。每一名將領都有自己的兵種,屬性和必殺技,合理安排打造最強陣容,這就是鳳凰游戲--傲視天地,精彩為您呈現!
二、諸葛亮對劉備的考查
諸葛亮雖然躬耕隆中,其實胸懷天下,只是要擇時而動。如司馬徽敘述諸葛亮說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與徐元直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而自己每常自比管仲、樂毅等。諸葛亮自己也作歌說:“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等,皆是透露了諸葛亮待時而沽的個中消息。因此,當徐庶走馬將諸葛薦與劉備之時,憑借諸葛亮對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的基本了解,諸葛亮看到了機會將要來臨,但其一生謹慎的性格,使得他為了穩妥,必對自己即將輔佐的對象做一番實在的考查,看對方是否為可棲之梧,值得輔佐、對方是否真誠的希望得到自己的輔佐,便設計了劉備三顧方與其一見的這個考查過程,當然在歷史上貌似諸葛亮是沒有選擇的,只有輔佐劉備才能夠名留青史,不過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游戲中共有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三國互相敵對。玩家在打敗董卓之后可以選擇國家加入。同一軍團必須在同一國家 ,國家一旦加入就不能更改。設想一下,假如歷史上諸葛亮被曹操請走,那么是個怎么樣個結果呢?或被孫權請走呢?很好奇吧?這個歷史不能重演,但是我們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可以試一試。
真實的諸葛亮歷史畫像,看上去很穩重(圖片來源于網絡)
諸葛亮的幾個朋友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對劉備也頗為傲慢。如劉備盛情邀請崔州平,崔州平說:“愚性頗樂閑散,無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見。”說吧,長揖而去。邀請孟公威、石廣元一同赴臥龍莊尋諸葛亮,石廣元卻答道:“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明公請自上馬,尋訪臥龍。”皆無絲毫友好的表現。
鳳凰游戲--傲視天地帥氣的人物角色
三顧的過程使劉備充分了解了諸葛亮的才識,必欲得之而快。諸葛亮經過三顧的考查,了解到了劉備的真誠,劉備集團的可靠,是一個有助于自己實現治國理想的對象,顯示了諸葛亮走出隆中的合理性,也為日后治理關、羽張飛打下了基礎。人皆知諸葛亮善用智,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死諸葛走生仲達等,但不知三顧茅廬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用智。
經過對劉備三顧茅廬的經過,諸葛亮通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對劉備的考查,這才決定隨劉備走出隆中打江山。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不會跟隨劉備打天下呢?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可能會又或是不跟隨,那么在鳳凰游戲--傲視天地中嘗試一下吧,也許你就改變了歷史。
三、三顧茅廬的藝術性和歷史性
《三國演義》中最為津津樂道的一段是“三顧茅廬”。皇叔劉玄德三次拜訪當時還未出道的諸葛亮,終于請到后者出山,由此天下三分,成就一段傳奇佳話。后世人等紛紛概嘆:劉備身為皇室宗親且為當世梟雄(軍閥力量),卻能對這么一個年輕、傲慢的“山野村夫”如此禮賢下士,實在難能可貴!不過這也沒有讓劉備失望,從此有了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優秀軍師!國家有了一位以人民為中心軍事謀略家,雖然最后統一中原的不是劉備,但是在其中的過程和重要戰役中諸葛亮的決策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為以后的傲視天下打下了基礎。(原標題:三顧茅廬還是三考劉備?揭開三國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