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神柳毅——原籍新鄉
2013/6/28 16:33:4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筆者如今已年過花甲,年少時就聽說過《柳毅傳書》這一傳奇故事,而且知道柳毅是衛輝市龐寨鄉柳衛村人,但并不了解詳情,也不知道其于唐代就被封為黃河之神。
柳毅是歷史上一位真實的人物。據《汲郡志》記載,在唐代衛輝的柳園口村(今柳衛村),有位名叫柳華雄的讀書人,婚后多年無子。于是,他就決定行善積德,在鄉間一邊教書,一邊治病救人,扶危濟貧等,終于在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4年)農歷3月22喜得貴子,乳名金喜。因為這個金喜從小讀書、做事就頗有毅力,長大后就取了個官名叫柳毅。唐高宗麟德八年(公元664年),已經20歲的柳毅赴西京趕考,但當其乘船途至河南武陟與孟津交界處時,黃河上突然狂風驟起,河浪翻騰。范縣縣令之女盧秀英所乘坐的船只被狂風巨浪打翻,盧秀英墜入黃河。這時,正巧柳毅所乘的大船路過。柳毅見狀拼命相救,救出盧秀英后又安排其在孟津驛館療養,并為此誤了自己的考期。后來,柳毅又護送盧秀英到洛陽自己的娘舅家暫住。盧秀英為報柳毅的救命之恩,就以身相許。柳毅也發現盧秀英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知書達理,詩詞歌賦無所不通,也頓生愛慕之心。他們就由娘舅作主,并報經父母的允許,結為夫妻。婚后,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十分恩愛,一時傳為佳話。柳毅舍己救人的事跡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就傳到皇帝的耳朵中。唐高宗破例欽點柳毅為進士,并命其為水利都督,統管全國各地的水利工程。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黃河漲大水,柳毅在帶領百姓搶險救災時不幸以身殉職。事后,皇帝念柳毅治理黃河有功,就封柳毅為黃河之神,并由此引發了許多關于柳毅的神話故事、傳奇小說與戲劇、評書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 《柳毅傳書》與《柳毅傳》。
經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在《中國文學史》一書中所記載的《柳毅傳書》的故事,與唐代人李朝威所撰寫的傳奇故事 《柳毅傳》基本相似,只不過在細節上稍有出入而已,二者于表現手法上,均充滿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柳毅傳》是一篇在我國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神話愛情故事,也是唐代傳奇故事里寫作成就最高的篇章之一。后人將 《柳毅傳》這一唐代傳奇故事附會于涇源縣的老龍潭,這的確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經查閱 《辭海》,發現涇源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鄰接甘肅省,境內叢山峻嶺間有一處極其寬闊的水面名曰老龍潭,傳說潭中住著一位老龍王,即涇河龍王。
繼唐人李朝威之后,唐代無名氏還寫過一部《柳毅傳》的續篇,取名《靈應傳》。這個故事在《柳毅傳》的基礎上,將《柳毅傳書》的故事再度深化、延續,構思了柳毅與小龍女的下一代——— 九娘子的傳奇故事。不過其影響遠沒有《柳毅傳書》那樣廣泛、深遠。
就在十幾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隆德縣在農田基本建設中曾出土了一枚鑄有 《柳毅傳書》故事的唐代銅鏡,其造型與其他古代銅鏡雖然沒有大的區別,但內容卻獨出其右。銅鏡上鑄有以高浮雕手法繪制的 《柳毅傳書》圖畫:在一棵古樹下,小龍女驅趕著羊群在荒原上放牧。地上有野草和山花,還有柳毅向小龍女施禮作答的畫面,以及書童在遠處扶馬佇立等候的情景。小小的銅鏡凝聚著如此豐富的內容,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躍然突現在如今人們的眼前。《柳毅傳書》古銅鏡的出土,更讓人們確信,《柳毅傳書》的故事,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如今,當人們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河流域老龍潭一帶景區游覽時,會看到一處獨秀挺立的翠綠色的山峰——— 龍女峰(也稱秀女峰),那就是《柳毅傳書》故事中洞庭湖龍女的縮影。民間傳說小龍女在委托柳毅傳書之后,便化作一座秀峰毅然挺立于涇水河畔、六盤山下,其所放牧的羊群卻變成了遍地白石。來到此地,你會發現在那一望無際青青的草地上,有著幾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男一女兩位年青人正默默含情、如泣如訴,身邊還有一只可愛的小綿羊依偎著,那男的當然就是柳毅,女的就是小龍女了。他們夫妻二人千百年來,似乎一直在為游人訴說著自己歷盡蒼桑的愛情故事,并為人們帶來無盡的思念與遐想,似乎告訴大家,特別是年青人一定要珍惜如今自由美滿的幸福生活。(原標題:黃河之神柳毅——原籍新鄉)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鄉日報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