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嵩岳寺塔
封乃祭天,禪乃祀地。離洛陽最近的嵩山,恰恰是中國封禪的起始地。
西周早期青銅禮器有銘文記載,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就曾在嵩山封禪。他不顧攻打商王的疲勞,急不可耐地親率群臣登山。眾人將祭品安置于高高的柴堆上,焚燒起沖天的煙霧,向上天報告一個嶄新帝國的誕生。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就是周王朝的開國大典。
不過,從秦始皇起,除漢武帝在嵩山封禪一次外,歷代皇帝都選擇泰山作為封禪寶地,后來漢武帝更是21年間八次東臨泰山封禪。因泰山更高,更障顯天皇威儀。
可武則天不。
泰山是男人們“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的地方,一代女皇,怎可步人后塵。她國號“大周”,自稱周天子后代,自然與別不同。
要封禪,而且要封禪得不一樣!
公元696年臘月,武則天改元“萬歲登封”,封禪嵩山。
武則天不僅是中國封禪史上唯一的女性封禪者,也打破了男性獨霸封禪盛典與泰山獨居封禪之地的政治格局。
中岳廟的主體建筑中岳大殿為廡殿式建筑,氣勢雄偉。其縱深五間,橫闊九間,抹角挑檐,四龍吞脊,頂覆黃色琉璃瓦,黃瓦朱墻,素有“臺閣連天,甍瓦映日”之稱,是廟內(nèi)最大的建筑。
殿內(nèi)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這位天中大帝就是武則天所封。后來,女皇覺得他很孤寂,又給他賜了一位夫人,這就是天靈妃。
據(jù)說封天王天后,來自武則天的一個夢。
武則天夢到了天帝。在夢中,天帝用慈悲的聲音對她說:“你是我去往人間的女兒,你的妹妹天靈,已被我許配給嵩山山神。”“你到嵩山去吧,為他們兩人做個紅娘。”
這是多么浪漫的借口,只憑這個,武則天就能證明自己不愧為一位女性。她高高興興地帶著這個無限榮光的使命出發(fā),不僅為嵩岳山神封官加爵,更為自己贏得了天帝之女的名號。
于是皆大歡喜。嵩山旺了香火、天神得了官位,女皇成了神仙。下山后,武則天將這年改元為萬歲登封,將嵩陽縣改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為告成縣。
“萬歲登封”天下皆知,可武則天似乎認為還不足夠。她想,既然自己榮登天界,各路神仙必定都肯賣個交情。管完面子的事,就要管屋里的事了。她那皇宮屋里還擱著倆貓妖呢。這事,嵩山天中大帝得管。
嵩岳寺塔
公元700年,即大周久視元年,七十有七的武則天再次駕臨嵩山。這次,她住在了嵩岳寺。
武則天信佛,喜歡寺廟的景色,這里也是她和唐高宗多次游玩過的地方。其中最精彩絕倫的,要算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作為佛教鼎盛時期北魏的遺物,在佛塔的型制上有著極大的開創(chuàng)性。它的建造與公元6世紀(jì)初中原有過一次西域僧侶大規(guī)模遷入的背景有關(guān)。
從塔身上段的拋物線形輪廓,下段塔門采用的火焰券形門洞和壸(音"捆")門獅子的裝飾,反映了中土建筑藝術(shù)與西域、印度的交流。
嵩岳寺塔采用磚疊澀砌筑的筒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嚴(yán)謹(jǐn)精密,技術(shù)手法科學(xué)合理,足以承受較大的側(cè)向荷載壓力,保證了塔體的穩(wěn)定。
19 世紀(jì)在西方現(xiàn)代建筑中開始出現(xiàn)筒體結(jié)構(gòu),至今仍被作為高層建筑首選的結(jié)構(gòu)方式之一,其優(yōu)越的力學(xué)性能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此塔經(jīng)歷了將近1500年的風(fēng)雨、雷電、地震等自然侵襲而巍然屹立,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杰出的才智。
日子定在七月初七。當(dāng)日,武則天在嵩山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命胡超于峻極峰封祀壇投下金簡。
"上言大周國主武瞾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jǐn)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太歲庚子七甲申朔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jǐn)奏。"
字很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請免去我的罪惡。"
究竟她心中是在懺悔,還是僅僅懇請上蒼的恩賜,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宮中再沒有貓妖的流言了,也許她只是不說而已。只有那座矗立千年的佛塔,聽到了她最后的喃喃低語。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密檐磚塔。磚砌的基座不足1米,塔身占全塔總高1/3,其余2/3則為15層的密檐和塔剎。15層密檐層層向上緊縮,形成拋物線外輪廓,在密檐的上部,以具有仰復(fù)蓮基座的相輪寶珠結(jié)束。塔身四壁辟券門,門洞寬敞高大,門額呈尖拱狀,可通塔心室。塔心室自下而上直達頂部,分為十層,第一層與塔外形相同亦呈十二邊形,第二層以上便改為八邊形。
佛塔至今屹立在太室山之南,在我國建筑史上創(chuàng)下了光輝的范例。
一代女皇逝去,大周也隨之逝去。在這個奇特的朝代,人和故事遠比政治精彩。
對老百姓來說,鬧妖的傳聞顯然比女皇的功績熱鬧千萬倍,時至今日,仍有人交口相傳。
也許武媚娘最希望人們忘掉的就是這件事吧,卻愈傳愈盛,流傳千年。
不過,怎樣的調(diào)侃或贊頌,俱皆無用。
蓋棺定論,后世評說,墳冢里的枯骨是聽不到的。(原標(biāo)題:武則天夜夜噩夢封禪嵩山 祈求上天免去罪惡)(中央電視臺10套《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供本報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