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聽白馬寺中人,講述古剎傳奇

2012/4/18 9:01:50 點擊數: 【字體:


聽白馬寺中人,講述古剎傳奇
 
    洛陽白馬寺堪稱“天下第一古剎”,被譽為中國佛教“祖庭”。   

    聊城同樣有一座白馬寺,與洛陽白馬寺相比,這是一座“袖珍”白馬寺,占地只有十幾畝。雖然是“袖珍”白馬寺,但是它的建筑是典型的漢地佛寺縱軸式布局,并且相傳曾經有不少高僧,在此奉佛度徒,詮經傳燈。   

    如今的白馬寺已經蕩然無存,只有散落的石件似乎還在訴說著千年古寺的興廢歷程。    出生于白馬寺的鄭新剛老人,為我們講述了當年的古寺傳奇。  

    [記憶]當年古寺殿閣巍峨古槐參天       

    1951年,鄭新剛出生在白馬寺,那時候的白馬寺已經荒廢,但在鄭慶剛的記憶里,白馬寺依然是十分美好。   
     
    鄭新剛回憶說,白馬寺南北長128米,東西長80米,周圍還有一百多畝地。   

    在鄭新剛的描述中,白馬寺整座寺廟由山門、四大天王廟、鐘鼓樓、東西廊房、大雄寶殿、皋樓、藏經樓、大王廟組成。院內槐樹合抱,夏天遮天蔽日。鄭新剛說,他至今還記得山門的樣子,他興沖沖地為記者在地上畫出了山門的模樣:山門有三個大門,中間門洞大于兩側的門洞,這正是佛教的典型建筑樣式,三門代表的是佛教中的“三解脫門”——空門、無相門、無愿門。   

    鄭新剛還說,在白馬寺東南三華里處,曾建有塔林,那里是埋葬圓寂法師的地方,不過,在他記憶里,當時的塔林只有塔座,塔座是石質做的蓮花座,而塔座上的塔已經被損毀。   
       
    文革時期,佛像被拉倒,殿閣被拆毀,從此,白馬寺被徹底毀掉。 
        
     [傳說]玄奘高僧傳經高徒修建       

    在東昌府區朱老莊鎮杭海村東有一處高崗地帶,這里就是白馬寺遺址。白馬寺遺址前是一望無際的沃野,后有小運河緩緩流過。   

    白馬寺始建于何時?地方史料上對白馬寺的記載并不詳細,白馬寺的來歷只能從傳說中尋找端倪。朱老莊鎮文化站站長宋金龍說,據傳 白馬寺建于唐代,曾名揚數百里,為一方百姓供佛祭拜的聚集地。它歷經坎坷,幾毀幾興。   

    有關“白馬寺”的傳奇故事,在百姓中流傳至今。在清光緒年間,百姓廣為傳唱的歌謠里就有“南鄉有座白馬寺,西鄉有個三教堂”的名句。    
     
    傳說唐僧師徒遠赴天竺國取回了經卷后,受唐王之托,派遣眾多弟子開始在國內大力傳揚佛教。有一次,兩弟子沿京杭大運河北行,正行走間,前面不遠處發現一片高地,樹林茂密,所騎的白馬戛然止步,任憑揚鞭催打,再也不行半步。無奈之下,二人只好在此拴馬歇息。下馬后,眼前的景象令他們為之一振,原來這里地勢高亢,景色怡人,生靈活躍,是一處傳教圣地,二人便決定在這里建寺傳教。說來也怪,未發現動一工一匠一斧一鑿,三天之后,人們驚奇地看到,地面陡然立起一座氣勢恢宏,掛有“白馬寺”匾額的寺院來。從此白馬寺香火旺盛,圣教隆興,名聲大震。  
     
    [探訪]遺址殘損石件遍地散落       

    記者在白馬寺遺址看到,到處是殘損的石件。兩只風化嚴重的“石龜”(其實是赑屃,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石龜,善負重,多見馱碑)、雕刻著盤龍圖案的碑帽、碑座、唐代和明代石碑、石窗等文物似乎在訴說著曾經的遭遇。   

    鄭新剛來到一只“石龜”前介紹說:“這只是從河里撈上來的”。原來,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夏天,白馬寺遺址后邊的小運河水位下降,河水中顯露出一只“石龜”。白馬寺后人鄭慶剛從聊城城區趕回老家,和戰友及眾鄉親一起下水把“石龜”身上和周圍的淤泥清理干凈,費盡周折才用吊車把它拉上了岸。   

    鄭新剛的家就在白馬寺遺址上,他的家與鄰居王家是白馬寺村僅有的兩戶人家。在鄭新剛家的南墻外還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白馬寺重修山門記”,落款是“明萬歷四十五年”,即公元1617年。正是這塊石碑,證明了這座寺院確實叫白馬寺,并且有記載的重修時間距今也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在白馬寺遺址西南角還有一口古井,據說也有千余年的歷史,它同樣見證了白馬寺的興衰。令人驚喜的是,這口古井至今還水如泉涌。   

    鄭新剛站在白馬寺遺址上,手指著東南方向說,當年因為修橋,曾經在白馬寺弄走了很多石碑,現在至少還有四塊石碑在河里不知去向。(原標題:白馬寺中人,講述古剎傳奇)



來源:聊城晚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