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晉書》記載:王祥,晉人。字休徵,原藉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漢末避難隱居于大雷,謝絕州郡推薦,不愿出外為官,直到年近六十,在愛弟王覽的勸說下,方才就任徐州別駕。以后舉秀才,除縣令,遷大司農(nóng),數(shù)次封侯、拜太保,進爵為公。晚處因感覺自己年邁體衰,多次主動請求辭職讓賢,品格高尚廉潔,深受當時社會上的贊許。直到西晉秦始五年(269)去世,終年八十五歲。當他在病危時寫下遺囑:要求家人辦喪事從儉,革除繁瑣的舊俗,去掉豪華的排場,穿平時所用的舊衣,不要將珍貴的器物殉葬。另在遺囑中還將言行一致,讓功擔過,臨財不爭,親友和睦等作為“立身之本”,要子孫切實遵循。
《縣志》記載:王祥自幼喪母,父娶繼母朱氏,繼母狠毒,常在王父面前叼唆王祥,經(jīng)常虐待他,但同父異母的弟弟王覽與之情同手足,王覽為人正直,秉性忠良,對王祥的處境深表同情,每當朱氏鞭撻王祥,王覽輒涕泣以自己身子擋護。朱氏曾在食物中下毒,王覽察覺,后凡王祥飲食,王覽總要先嘗一嘗,朱氏恐毒死親生子,只得作罷。到朱氏晚年疾病纏身,臥床不起,王祥則不記前仇,盡心服侍湯藥,朱氏病中想吃鮮魚,王祥得知,雖然時逢天寒地凍,他便跑到城南的一個池塘(現(xiàn)名臥冰池)解衣臥冰,冰溶化,突然雙鯉躍出,拿回來給繼母吃,朱氏聞知,愧悔不已,一時傳為佳話。
由于王祥臥冰求鯉的事跡感人,昔日前來臥冰池畔憑吊的文人游客絡繹不絕。清代詩人李正藻過臥冰池時題詩曰:“孤芳零落不須愁,獨有清芬伴素秋。爭似大梁梁孝苑,萬年臺榭付東流。”清代望江知縣劉天維寫詩曰:“誰爭躍鯉在臨沂,皖上猶傳避地時,總是人情思孝子,不妨多記臥冰池。”(原標題:三孝故事:王祥臥冰)
來源:望江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