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探尋史上“三顧茅廬”傳說地

2012/4/20 16:35:59 點擊數: 【字體:


探尋史上“三顧茅廬”傳說地
武侯祠山門

         
    南陽武侯祠,位于南陽故城西郊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于南陽”的舊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處,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草廬對策”就發生在這里。
        
    臥龍崗南頻白水,直匯漢江,北障紫峰,遙連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時。這里崗巒起伏,曲折回旋,勢如臥龍,其源發端于嵩山之南,綿延數百里,連接南陽故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諸葛草廬在其內,時人以孔明為臥龍,因號其崗。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間的南陽武侯祠,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跡,也是全國現存九處武侯祠中規模較大、文物價值較高、文化內涵較豐富的武侯祠。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現存建筑為元、明、清時期,有殿堂院宇236間,諸葛亮、劉備等塑像13尊,歷代碑刻400余通,匾聯157塊(幅),總占地面積200余畝。1963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晉時期,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龍崗志》記載,諸葛亮殞沒五丈原后,其故將黃權曾率族人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紀念武侯,時稱“諸葛庵”;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鎮宛”討伐張昌時“觀亮故宅”并“立碣表閭”;唐代,南陽臥龍崗曾多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李白《南都行》中云:“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陋室銘》中贊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的詩句,許渾《南陽道中》云:“荒草連天風動地,不知誰學武候耕”等,這些表明,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在唐代已成為一處著名的文物勝跡和人們憑吊先賢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來此游覽祭祀。
 
    宋金時期,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屢遭兵燹。宋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過南陽謁武侯祠”時,曾揮淚書寫諸葛亮前后《出師表》,以“稍舒胸中抑郁爾”;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馬哈馬主持修葺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畝作為歲時香火之具。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到南陽指示地方官加擴臥龍崗武侯祠。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給南陽臥龍崗古建名勝命名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欽賜”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廟額,頒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后又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譴駙馬都尉鄔景和來宛致祭。自此,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地位隨之倍增,祠貌規模亦更加壯觀,并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學士紛紛登堂膜拜,題詠賦贊,極大的豐富了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文化內涵。
    
    清代,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屢有修葺,規;趾,現今臥龍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滴跷迨辏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廟堂,新辟廊廡和臺榭,積土為山,疊石成峰,并按照歷代題詠和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建了臥龍崗十景,并命人在祠間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種植花卉,把臥龍崗武侯祠點綴得花團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對后世影響很大,并奠定了今日臥龍崗武侯祠的規模,乾隆時期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關注和重視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維修和保持,史學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給南陽題額“武侯祠”,又于1973年書匾“諸葛草廬”。1990年12月10日,“三顧茅廬”郵票首發儀式在南陽隆重舉行,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更是名揚天下!特別是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站在提高南陽知名度和發展南陽經濟的高度,提出了“修葺再現臥龍崗諸葛亮躬耕地歷史原貌,改善武侯祠旅游環境,提高品位,豐富內涵,以物取勝,以景誘人”的指導思想,并不斷深地,調查研究,具體指導規劃,使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發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效果頗為明顯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和位于其內的南陽市博物館結合自身陳列優勢及旅游資源,先后籌辦了反映當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及徐庶薦賢、劉備三顧歷史畫面的《諸葛亮與南陽》蠟像展、再現當年岳飛抗金途中路過南陽,夜宿武侯祠,祭拜武侯的《岳飛夜書出師表》蠟像展、再現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時與好友交談的《諸葛亮會友蠟像展》、集南陽漢代舞樂精髓及漢代科技于一體,再現南陽漢代輝煌燦爛歷史文化的大型綜合展覽《漢代文化苑》、通過館藏十八羅漢、宗教造像、建筑構件等文物珍品,向觀眾展示我國古代高超的宗教、建筑雕塑藝術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展》、通過對仿真恐龍模型和館藏恐龍蛋化石標本的展示,再現幾億年前地球上充滿生機恐龍世界的《南陽恐龍恐龍蛋化石展》,以及每年時逢諸葛亮祭日舉辦的延續明朝駙馬都尉鄔景和來宛特祭武侯場面的大型祭拜活動等,受到了游客的普遍贊譽和良好的社會效應。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融合了園林建筑、祠廟建筑和當地民居的風格,展現了高水平的建筑藝術,其平面形式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群體布局和諧,環境配置優美。其建筑布局分布在階階抬高的中軸線上,頗富韻律感和節奏感,石坊、仙人橋、山門、大拜殿、茅廬、寧遠樓依次坐落在中軸線上,與兩側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龍洞、伴月臺、躬耕亭等形成兩進四合院落,與此平行的還有北路三顧祠院,南路臥龍書院。祠園地勢開闊,從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其總體布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留連往返。
       
     地因三顧,名遂千秋。南陽臥龍崗武侯祠自從有了黃權建庵祭祀諸葛亮后,歷代紀念活動綿延不斷,并由諸葛庵逐步發展成武侯祠,成為知名全國的憑吊諸葛亮場所,以及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和旅游勝地。每天游人如織,絡繹不絕,一九四零年,現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曾為南陽武侯祠撰寫楹聯一副:“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原標題:揭開歷史 探尋史上“三顧茅廬”傳說地)




來源:旅游咨詢網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