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武則天與《升仙太子碑》

2012/4/19 10:13:42 點擊數(shù): 【字體:

  武則天與《升仙太子碑》

 

    偃師作為歷史古都,文化遺產(chǎn)豐富,文物眾多。而今,在洛陽東南40公里處的偃師市府店鎮(zhèn)南部緱山之上,矗立著一塊由唐朝女皇武則天書寫的碑額的石碑一一升仙太子碑,就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塊瑰寶。傳說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因治水保民與靈王發(fā)生沖突,靈王怒而廢之,人們悲其不幸,遂編造出種種傳說,說他升仙去了,故有此稱。這座碑龍首龜趺,首身一體,高6.70 米,寬1.55米,厚0.55米,座高1.30米,通高8米,碑文共33行,2178字,這就是著名的升仙太子碑。武則天為什么對升仙太子王子晉情有獨鐘呢?原來晚年的武則天和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樣希望長生不死,永享天下,于是逐漸癡迷道教。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為了討好姑母,就將武則天寵愛的寵臣張昌宗附會為王子晉后身,并且寫詩來歌頌,武則天十分高興。自此以后,命張昌宗在宮中以仙人王子晉打扮,披羽衣,吹簫,騎木鶴,奏樂于庭,模仿王子晉升仙的樣子。不僅如此,武則天還專門在緱氏山上為王子喬立廟,祭拜這位仙人。
      
    圣歷二年(699年)二月,年已76歲的女皇武則天,駕幸嵩山經(jīng)過緱氏縣,登緱山,謁升仙太子廟。此情此景令女皇感慨萬千,在回到洛陽后她撰寫了升仙太子碑文,令鐫于貞石,武則天親自撰書的升仙太子碑文。表面上是寫太子晉升仙故事,實際上是以王子晉升仙而自況。晚年的武則天篤信道教,追求得道井仙,永保長生,碑文中所謂“驂鸞馭鳳,升八景而戲仙庭;駕月乘云,驅(qū)百靈而朝上帝;玄都迥辟,玉京為不死之鄉(xiāng);紫府旁開,金闕乃長生之地。”體現(xiàn)了她對神仙世界的幢憬與向往。而碑文中“自非天資拔俗,靈骨超凡,豈能訪金篆于玄門,尋玉皇于碧落者矣”的語句將她的這種心態(tài)表露無疑。而描寫太子晉升仙,更是表達(dá)了晚年武則天對長生不死的仙人的艷羨。她筆下的神仙與仙境實際上就是武則天苦心要達(dá)到的理想與境界,而碑文正是她晚年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而武則天書寫升仙太子碑文之時,武周社會穩(wěn)定,邊疆討伐突厥的戰(zhàn)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可以說女皇的文治武功達(dá)到了頂峰。而她筆下神仙的瑰麗世界,其實是在借題發(fā)揮,歌頌她的豐功偉績和國家的昌盛局面。如碑文中這樣寫道: “我國家先天纂業(yè),辟地栽基,正八柱于乾綱,紐四維于坤載。”說武周承天之佑,披荊斬棘,開創(chuàng)基業(yè),江山鞏固,四海一統(tǒng)。
     
     “廓題封于億,聲教洽于無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軌同于有截; 茫茫宇宙,掩沙界以疏疆; 眇眇寰區(qū),寵鐵圍而劃境”。是稱贊武周疆域擴(kuò)大,人口劇增,聲威和教化遍及最遠(yuǎn)的地方。更是武則天自豪的是:“駢柯連理,恒馳異于彤墀;九穗兩岐,每呈樣于翠畝;神芝吐秀,宛成輪蓋之形;歷草抽英,還司朔望之候;山車澤馬,充仞于郊畿;瑞表祥圖,洋溢于中外;乾坤交泰,陰陽和而風(fēng)雨調(diào);遠(yuǎn)肅邇安,兵革戢而爟烽靜。”武周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邊疆寧靜,各民族和睦相處,天下一派升平景象。雖有夸張之意,但與事實基本相符。升仙太子碑不僅在文獻(xiàn)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其書法價值也不可低估,碑文為武則天書寫,以今草為主,行書輔之,具有章草韻味。對此,《宣和畫譜》卷一這樣評價:“凜凜英斷,脫去鉛華脂粉氣味。”現(xiàn)代書法名家倪文東先生評《升仙太子碑》的書法時說:“觀其書跡,確確功底,有大丈夫之氣魄,真不愧是女中豪杰”,而武則天以鳥形飛白書書寫的碑額也別有韻味。所謂“飛白”,俗謂“筆花’,是一種特殊風(fēng)格的書法。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工匠以刷白粉之帚寫字,蔡邕因之受到啟迪,乃作“飛白書”,這種書體多見于漢魏宮闕題字,而武則天的飛白書還有鳥形修飾,非常奇特。明趙崛《石墨鐫華》評論說“碑首‘仙太子之碑’6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于世,此其僅存者耳”。
    
    楊劍虹在《武則天新傳》中指出:“她寫的《升仙太子碑》,集行書、飛白于一體,筆畫中絲絲露白,深得飛白佳趣,飛白書上又配以鳥形,蘊含著太子晉乘鶴升天為仙的傳說,借以抒發(fā)道教思想,筆畫靈活流暢,婉約圓轉(zhuǎn),是書中的上乘佳作。” 除此之外,升仙大子碑上還匯集了當(dāng)時幾位著名書法家的書跡。碑文的刊刻首先由著名書法家鐘紹京奉旨用雙鉤法將武則天所書碑文描摹上石,而碑陰有唐初書法家薛曜書寫的武則天《游仙詩》,筆劃纖細(xì)瘦硬,別具一格,還有薛稷、鐘紹京書寫的《升仙太子碑碑陰題名》,記當(dāng)時隨行大臣,二人皆是初唐書法名家,題名也是端莊靈動,瘦動清硬。—方碑石真可謂是初唐書法作品的寶庫,可以說,升仙太子碑具有很高的文獻(xiàn)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是河洛大地藝術(shù)寶庫中的珍品。(原標(biāo)題:武則天和《升仙太子碑》)

  


來源:洛陽藏寶網(wǎng)      2010年1月15日

責(zé)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