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山將軍
2012/4/19 16:16: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鄭維山,河南新縣人。幼年讀過一年私塾,放牛為生。父親鄭國麒,曾是村蘇維埃農協主席,參加過黃麻暴動。黃麻起義前,受父輩影響,開始接受革命思想,替父為地下黨送信。1927年,黃麻起義后,加入童子團,任分隊長,站崗放哨查路條。1929年加入少年先鋒隊,任中隊長。193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3月,任赤衛隊副指導員,6月,帶70余名赤衛隊員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后調紅四方面軍總部通信隊。歷任班長、分隊長、指導員,參加了花園、新集、雙橋等戰斗和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及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大進攻戰役。1932年秋,隨主力西征,參加了棗陽、新集、漫川關等戰斗。1933年春,參加了反敵三路圍攻作戰。同年秋,調任紅9軍27師81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儀(隴)南(部)、營(山)渠(縣)等戰役。年底,剛滿十八歲的鄭維山升任27師政治委員。1934年春,調任紅30軍89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反敵六路圍攻的西線中部防御作戰。
1934年11月,紅30軍為加強突擊力量,將本軍三個有榮譽稱號的主力團;即“能攻鋼軍”第263團、“夜老虎”第265團、“能守鋼軍”第268團,編為第88師,鄭維山調任該主力師任政委,先后率部參加了廣元昭化、陜南、強渡嘉陵江、北川土木、江油中壩等戰役。6月,奉命率兩個團過雪山迎接中央紅軍。在達維率先與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會師。8月,隨主力過草地北上,率部參加包座戰斗。后隨紅四方面軍返回草地南下,先后參加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及百丈關決戰。1936年4月,奉命率一個團西出絨壩岔藏民區,執行迎接紅二方面軍的任務,最先與任弼時、賀龍紅二方面軍實現會師。同年8月,第3次過草地長征北上。10月,在甘肅會寧再次與中央紅軍會師。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西渡黃河,隨30軍編為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西路軍失敗后,只身討飯回延安,入抗大學習。抗日戰爭時期,先后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主任教員、抗大二分校副校長、教導團政委、教導團團長兼政委、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兼行唐指揮所總指揮、司令員,領導該區軍民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歷次反“掃蕩”等抗日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張家口衛戌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石家莊市衛戌司令員、第19兵團第63軍軍長。參加了張家口、保(定)北清風店、石家莊、淶水莊町、察南、冀東熱西、察綏、平津、太原等戰役。華北解放后,奉命第十次進軍大西北,參加了扶眉、蘭州、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1951年2月率部出國赴朝作戰。參加第5次戰役、開城保衛戰等。1952年調任第20兵團代司令員,組織指揮了兵團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在金城反擊作戰中,親自策劃指揮三千人敵前大潛伏,開創了現代化條件下白天大規模潛伏作戰的范例,為金城戰役勝利,迫敵全面停戰,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兩枚。
1955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文革”時期遭迫害,被幽禁8年。平反后,于1982年第三次進大西北,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
他是第3-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9屆中共委員會委員,第9屆中共軍委委員。1985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在中共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13、第14、第15次全國代表大會。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勛章。【原標題:鄭維山將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