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與冬凌草
2012/4/28 10:59:3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據傳,在中原河南濟源境內有一座道教36洞天、72炷地之首的“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這山曾是王母娘娘修煉成仙的地方。唐代藥王孫思邈對王屋山情有獨鐘,數十年在王屋山上行醫采藥。一天,他發現了一種銀光閃閃的植物,每天有無數喜鵲、百靈鳥、畫眉鳥等前來啄其葉片食之,第二天一大早這些鳥兒在密林里大展歌喉,聲音清脆悅耳,宛如一場大型的歌詠比賽。有些鳥兒叫得聲音嘶啞,就去啄食那些神奇的植物葉片,次日聲音恢復原狀,美妙動聽。
孫思邈仔細觀察了半個多月,他領悟到這種植物正是開喉散結的良藥。于是,便帶領徒弟上山采集,前來給應診的喉痹患者煎藥服用。聲音嘶啞者服用此草藥后,聲音洪亮,喉疾自消。為此,孫思邈便給王屋山上這種奇特藥草命名為“冬凌草”。從此以后,當地人們就習慣用這種神奇的冬凌草為藥,專門治療口腔及咽喉腫痛、噎膈癥(食道炎、食道癌),療效十分顯著。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冬凌草有效成分復雜,其殺菌、消炎、清熱、解毒作用特別明顯,是天然無毒的綠色殺菌消炎藥物。其富含主藥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對多種腫瘤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特別是對消化系統腫瘤作用更明顯,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的神奇藥物,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原標題:孫思邈與冬凌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趙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