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沈諸梁因何被稱為葉公?他真是口是心非地愛龍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揣著滿腹疑問,2月8日,筆者趕往葉公陵。
葉公陵:山環水抱
從葉縣縣城驅車南行,約20分鐘就到了葉公陵。此處遠離村落,四周一片靜寂,麥田如茵如毯,空氣中蘊含著泥土的馨香。
面前,一座高大門樓巍然而立,“葉公陵園”幾個蒼勁大字赫然入目。門前,臥著兩尊石獅。進得陵園,眼前豁然開朗。殿堂碑石,雄偉莊嚴;蒼松翠柏,郁郁蔥蔥。
同行的葉縣文化局有關人士說,葉公陵園是在葉公墓遺址上修建的,20世紀90年代開始修復,2004年初具規!,F葉公陵園占地面積23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門、問政殿、恩殿、碑廊、墓丘等。
葉公墓位于一處土崗上,從伏牛山脈沖奔而下的澧河在土崗前形成一個半環形河道,奔流的河水幾乎環抱了墓地的大半周;墓地的東南方,還有一條來自伏牛山的河流,自西南往東北流至墓地東與澧河交匯而合抱墓地。抬頭遠望,南、西與北三方均是伏牛山脈,群嶺起伏,百崗爭峰,山環水抱,氣勢磅礴。地方口傳,古人認為這種墓地能旺發后代,世代功名昌盛。
看守墓地的文物管理人員說,從前這里周圍方圓數十里都是參天樹林,可謂一塊山青水秀的風水寶地。
沈諸梁:封葉得氏
葉公墓,又稱諸梁冢,居陵園中軸線北部。諾大的一座墳丘狀似小山,兩旁翠柏巍巍,蔚為壯觀。墳丘前伏著一只赑屃,背上馱著一塊高大的石碑,上書:葉姓始祖葉公沈諱諸梁冢。赑屃是傳說中龍的九子之一,形像龜,嗜負重。
葉公本名沈諸梁。據《風俗通》等史料記載,沈諸梁,字子高,是春秋楚國大司馬沈尹戌之子。沈諸梁受其父的教育和熏陶,博學多識,智勇雙全。
公元前506年,吳楚柏舉大戰,主帥沈尹戌的破敵之策不被采納,楚軍戰敗,沈尹戌以身殉國。吳軍攻入楚都郢都,楚國幾乎滅亡。為重整河山,楚昭王任命沈尹戌之子沈諸梁到當時的北方軍事重鎮葉邑(今葉縣)為尹。因楚邑大夫皆稱公,故沈諸梁被尊稱為葉公。葉姓得氏于葉邑,葉公就是葉姓的得氏始祖。
“葉縣自古就有沈葉不通婚的風俗,就是沈葉同祖的緣故。”葉縣文化局的工作人員說。
孔葉論政,道不同不相與謀
論政殿是一座仿古歇山式建筑,雕欄朱柱,氣勢不俗。“這是紀念葉公和孔子論政的地方,可謂名揚天下。”葉縣舊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毛開飛說道。
殿內,立著葉公和孔子論政的塑像,倆人并肩而坐,葉公著一襲輕袍,左手捋髭,若有所思?鬃右簧黹L衫,面朝葉公,似在侃侃而談。塑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孔子游葉,卻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毛所長說,孔子游葉是其周游列國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鬃又灾苡瘟袊,冠冕的說法是推銷其治國主張,實則就是現在所說的“跑官”。
孔子當時已是知名學者,但到葉邑后,并沒有得到葉公的格外垂青,這是為什么呢?
史料記述,孔子公元前489年(楚昭公二十七年)至葉拜訪葉公,葉公詢問“為政之道”!墩撜Z》載孔子語:“近者悅,遠者來。”孔子分析了葉地的重要位置和楚國形勢后,指出只要葉地治理好,人民安居樂業,境外人民就會投奔而來,歸順楚國。葉公深有感觸,此事也傳為千古佳話。
不過,孔子在葉邑時,恰巧發生一件事:一只迷羊誤入一孩童家,孩童之父閉門,想將羊據為己有。失羊者去尋,孩童告之,并將羊物歸原主。葉公就此請教孔子的看法!墩撜Z》載:“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顯然,孔子更注重親情倫理,哪怕是偷羊犯罪,也不能破壞綱常人倫,子揭父丑。葉公則更尚法,主張法不私親、不阿貴,綱常人倫不能置于法律與人民利益之上。正是在這近乎聊天的接觸中,葉公對孔子的學說產生了懷疑?鬃右庾R到自己難以在葉有所作為,只好無奈地踏上了返鄉的路。
功高蓋國,遺訓至今仍灼灼
舊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毛開飛說,葉公沈諸梁是春秋時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他的事跡在《史記》等史料中廣為記載。
葉公治葉期間,勵精圖治,勸農桑、興水利,帶領百姓修建了東、西二陂,使良田免受旱澇之災。目前陂址尚存,位于葉縣舊縣鄉境內。有關人士說,這兩項大型水利工程比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還早200多年,比鄭國渠的開鑿早300多年。
不僅如此,葉公還平定了使楚國遭受重創的白公勝之亂。
據史料記載,戰國時期,楚平王強奪兒子建之妻為妃,誣建謀反,逼建逃往鄭國,建的兒子勝逃往吳國。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6年),令尹(相當于宰相)子西聽說勝比較賢明,想把流亡吳國的王孫勝召回國。沈諸梁看透了王孫勝的“狼子野心”,極力勸諫。楚王和令尹子西執意召回了王孫勝,將他封在白邑,人稱白公。
惠王十四年(前479年),白公勝以其父是王儲為由發動叛亂,企圖恢復王位。叛亂發生后,子西被殺,惠王被囚,楚國危在旦夕。這便是白公勝之亂。
其時沈諸梁屯兵葉邑,聞訊后星夜率兵趕回都城平反。走至京郊,百姓夾道歡迎。沈諸梁命人豎起一面大旗,上書“葉”字。守城叛軍嚇得膽戰心驚,沈諸梁很快攻進城,平了叛亂。白公勝奔山自縊,楚國轉危為安。葉公將惠王找回,恢復他的王位,再造楚國。
國事平定后,葉公毅然辭去高官,歸老于葉,享年89歲。
葉公臨終之前,留下了“勿以小謀敗大作;勿以嬖御人疾莊后;勿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的遺囑。教育后人不要誤從小人之詭計而敗大謀;不要輕信愛妾媚語而廢正人;不要偏聽寵臣諂言而非忠良。一片冰心,令人慨嘆。
在陵園一隅,立有葉公遺訓碑,詳細記載了此事。
“好龍”千年,寓言故事原烏有
這樣一位具有高風亮節的縣尹,如何成了寓言“葉公好龍”中那種言行不一的人呢?
有專家稱,“葉公好龍”的故事透射出葉公子高是一位龍文化的愛好者。龍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神物,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華夏先民就異常崇拜龍。不過,龍實際上僅存在于人們的想像中,是被神化了的形象,哪里會有龍去造訪葉公之事呢?這也說明了故事的子虛烏有。
再者,從“葉公好龍”的原文看,劉向是為了批評“好夫似士而非士者”,杜撰了一個葉公好龍的“反面典型”。對照孔子游葉活動,這則寓言可直解為:人人都知道你葉公敬重人才、愛惜人才,真正的大才孔圣人慕名而至,你卻不予接納,你并不是真正地愛才呀。如此來看,“葉公好龍”很可能是劉向為了某種需要編造出來的。“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和葉公沈諸梁其人,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文化遠播,葉氏宗族心向葉縣
葉公陵園內,數恩殿建筑規格最高。該殿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為歇山式磚木結構,抖拱飛檐,琉璃瓦甍,堂皇宏偉。屋脊上盤龍臥獸,屋頂上還豎立著一支高1.5米的陶瓷寶瓶,巧奪天工。
恩殿前設有半人多高的焚金爐,內塑有葉公泥像,并設有祭祀的供桌、香爐等。據介紹,這里是海內外葉氏子孫舉行大型祭祖活動的場地。每年清明時分,便有成群結隊的葉氏宗親前來尋根祭祖。
陵園內,有一排壯觀的碑廊,全是葉公后裔為先祖立的碑,寄托悼念之情。
據舊縣文物管理所的有關人士介紹,葉氏子孫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葉、沈氏宗親會、葉公文化建設基金會等。為了加強同海內外葉氏后裔的聯系,葉縣先后成立了葉氏宗親會、葉公文化建設基金會等。葉縣人民政府把葉公沈諸梁墓定為重點保護單位,投入巨資進行創建。
2000年和2004年,葉縣先后舉辦了兩屆世界葉氏聯誼會,海內外數百名葉氏后裔代表參加了會議。葉姓后裔尋根拜祖,研究葉公文化,弘揚葉公精神,并捐款支持葉公陵園擴建。目前,葉公陵園已成為葉縣一處游覽勝地,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2萬余人,葉公文化亦盛名遠播!驹瓨祟}:探訪葉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