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一幕讓作者也是哭笑不得,尤其是導游很嚴肅地對照著電視劇講解一處處景點的“歷史”時,難免讓人陷入思維迷宮,在亦真亦幻中失去對歷史的精準對焦。湘西剿匪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但烏龍山剿匪記卻是一件文藝作品,兩者揉合在一起時,接收者自然會在腦海中“創造”出一段新的“歷史”,這樣的“歷史”比杜撰的歷史更容易亂真,也更容易傷害歷史。
但歷史是否真實或者說是否受到傷害,在許多人眼里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能否為現實所用,能否為今人創造價值實用主義昌盛如斯,歷史以及承載歷史的文物古跡,自然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這一命運。近年來屢有名人故居被拆,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徐志摩故居等等,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些故居都是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冷門”,于是要讓位于效益更大的項目(或商業項目,或以舊城改造為名的商業項目以及能帶來政績的舊城改造項目),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歷史被實用主義,造就了偽歷史、戲說歷史滿天飛,而歷史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則漸次消亡泯滅。龍山剿匪并不是惟一的烏龍鬧劇,金瓶梅文化園、西門慶故居等大興土木才是對歷史真正價值的最大化侮辱。
忍不住想起多年前偶游棲霞嶺,不經意間發現路旁一小片墓地,安眠的竟然是抗金名將牛皋。杭州的歷史積淀太厚,換了一些地方,牛皋墓必然是圈起來大熱的一個景點,但在這里卻只是一墳一碑一坊而已,也鮮有外地游客專程尋訪而來,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效益可言。只是有不少杭州市民獨愛此處,恰有一老一少駐留,老的讀著碑文細細講解,小的認真聆聽偶爾發問這一段歷史,也就這么流進了他們的心田。【原標題:烏龍山與牛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