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既是我國志怪小說的起源之作,也被文學史稱為中國小說的起始之作。作者干寶是東晉時人,祖籍河南新蔡,祖父干統,三國時擔任吳國奮武將軍,都亭侯;父親干瑩,擔任丹陽縣丞。干寶年幼時隨父親南遷,定居地有嘉興、海鹽、鹽官三種說法。父親干瑩葬于澉浦青山。
干寶年輕時勤奮好學,東晉元帝時被召為左著作郎。經中書監王導推薦,領修國史。以后歷任山陰縣令、始安太守,司徒右長史、散騎常侍。
據文獻記載,干寶編撰《搜神記》是受到兩件事的啟發。一是他父親有一名很得寵的侍婢,母親對她十分妒忌。當干瑩死后,干寶的母親將這名侍婢活生生地推入墳墓中。隔了十多年,母親也死了,開墓歸葬,發現侍婢在墓中尚有氣息,接回家里,過了一天就蘇醒過來了。人們問她這幾年怎么生活的?她說干寶的父親常常給他食物,像活著的時候一樣,在地下也不覺得苦。對這幾年家里發生的事,也說得一清二楚。以后侍婢嫁人,生了孩子。還有一件事是,干寶的哥哥干慶在豫章任長寧縣令時,某天,干慶沒有生病就死了。當地一位有名的術士叫吳猛,對干慶的兒子說,你父親命不該絕,不可殯殮,可將尸體安置在清靜的房子里,心臟部分要溫暖些。過了七天,吳猛一早就來了,用水激干慶的身體。中午時分,干慶張開眼睛。一家人都很驚喜。吳猛又命人含清水對其噴灑。干慶起身后吐了幾口血,就能說話了。三天后基本恢復正常,談到了死后見鬼神的事像做夢一樣。
于是,干寶就寫起志怪故事來。干寶所撰《搜神記》多神仙鬼怪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優美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其中有許多名篇,如《董永賣身》、《相思樹》(即韓憑夫婦的故事)、《干將莫邪》、《李寄斬蛇》等,不僅流傳廣泛,而且給后世的文學創作以深遠影響。《搜神記》里還有幾則有關嘉興的傳說。
《搜神記》原書20卷,早已散佚。現在流傳的版本是后人輯錄的,初次刊行于海鹽胡震亨的《秘冊匯函》當中。【原標題:志怪小說始祖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