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張焉如先生,洛陽新安縣人氏,現任千唐志齋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龍門印社社長,被書界人士嬉稱“獲獎專業戶”。先生自幼酷愛書法、篆刻,練就了一身“童子功”,早在少年時代其書法已名動鄉里。他蟄居山野陋室,放學后就在如豆的油燈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殫精竭慮,宵衣旰食,兀兀窮年,筆耕不輟, 家里人總是擔心他把身體累壞,他卻認為是樂在其中,他對家藏的“二王”和魏碑字帖先從一筆一劃臨起,長期地目記心追,竟能默寫得滾瓜爛熟,這種量的積累, 為他日后在書法創作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焉如有一種天生的倔強的性格,字不驚人死不休,他認為要突破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走出大山,行萬里路,他節衣縮食,甚至背著干糧遍訪名家,先后在北京中國書法高研班、四川書法專修學院等院校就讀,他在書法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不僅源于他的天賦和悟性,更得益于他的勤奮刻苦,蒼天沒有虧待他,自2003年以來,他先后18次入展全國書法大展,9次榮獲全國書法展二、三等獎,在2005年9月以原創性為標準的國際書法展中,他的作品令書界耳目一新,一時被書壇、網壇稱之為奇才、鬼才、字才,是當今少有的極具創造力和未來感的書家。他寫有書法、篆刻散記文章20余篇分別在各大專業報刊上發表。
張焉如于書法,諸體兼善,無論是草書、楷書、魏碑、行書和篆刻,無不主宗“二王”之氣,又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一種現代人的審美意識,他筆下的行草乃至《千字文》等,字字如仙、筆筆欲飛,用筆多呈豎行橫卷,若江若河,縱意揮灑,無盡不奇,靈光四溢,字形既充滿動感,又居動以治靜,使漢字的精靈在他的腕下徜徉、跳躍,展現摩沙自如,顯出一代青年高超的書法才藝。
筆墨技巧是一門熟中有生,生中有熟的藝術至境。張焉如從不滿足現狀,也許是來自千唐志碑和龍門魏碑的靈感,他正在向著具有探索性和超前創作的理念———碑體書法和具有水墨寫意味的墨象書法進行挑戰,他以魏體書寫的劉禹錫《陋室銘》以亂石鋪街的不規則性、無預測性、變態無窮的創意,看似章節無序卻有序,體現出古典魏碑石刻不周不雅之拙美,令人嘆為觀止。【原標題:書法奇才張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