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3年與張景岳先生(左)合作書畫
在我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師都曾經(jīng)精心指教過我,對我恩不可沒,但大家一致公認的只有一位,就是張景岳。
張景岳是我接觸書法結識的第一位老師。記得讀書的時候,好友建國寫得一手好字,使我非常佩服,雖然我也一直自己練習書法,但終不得法,難解堂奧。得知建國師從張景岳習書后,我提出能否引見先生,我欲拜師學藝。
第一次見先生是1982年底,我隨建國來到張景岳在成都紅墻巷的家。當時先生剛剛37歲,長得高大魁梧,儀表堂堂,說話有條不紊,中氣十足,我不禁肅然起敬;再看先生寫字,情態(tài)瀟灑,揮筆自如,更是五體投地。張景岳說,乃斌,我把你當成朋友,不是學生,我們一起交流最好,你是聰明人,我把你限制了反而不好,你應該轉移多師,擇善而從,也許你會有更大成就,歡迎你經(jīng)常來玩。
雖然正式拜師不成,但我從此以后成了張家的?,先生的書法日課成了我學習書法的范本。每次從他家出來,我都要抱回一大捆先生的習字,勤奮地對照原帖與先生的作品反復研究與臨寫,并加以發(fā)揮,再有我的小聰明,于是我便很快上路了。
景岳先生的確把我當成了朋友,他不僅對我愛護有加,還介紹我結識了他的書法至友、當時四川中青年實力書法家如何應輝、劉正成、鄭家林、王康寧、沈勝雙、舒炯等先生,這些老師在我后來的書法學習中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八十年代的全民書法熱潮席卷全國,大約有數(shù)以千萬人次加入其中,僅1985年成都首屆書法大獎賽就吸引了近萬人參加,在這次大賽中,我雖然學書時間很短,但幸運地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在全國各級各類書法展賽上獲得不少大獎,成為當時的書法弄潮兒。
我與張景岳的師生緣分還不止于此。我從師范畢業(yè)后分配到一所小學教美術,其時張景岳也在成都新華西路小學教美術,后來升任教導主任,同行的緣分使先生不僅在書藝上成為我的老師,在教學上也是我的老師。后來我兒子讀小學的時候,認識的第一位老師竟是我的師母——張夫人廖老師,廖老師在學校教了我兒子五年,至退休。因此,張先生一家是我父子兩代的恩師,這種緣分真是少有。
張景岳生性豁達,人品甚高,在四川乃至全國書壇都有口碑。從藝幾十年,先生一直想出版一本作品集,但先生為藝清廉,從不沽名釣譽,濫賣書畫,因此一直未能如愿。我們幾個學生本想湊錢為先生做這件事,但先生知道后,很反對。所以直到2000年,先生的第一本書法作品集才得以問世,我當即買下100本,分送好友,以表慶賀。
今年伊始,為賀景岳先生60華誕與新春佳節(jié),張氏師生齊聚一堂,大家回顧多年追隨先生的歷史,深有感慨。最后大家共同舉杯,祝愿張景岳先生身體康健,藝術常青。
2006年1月的師門聚會
(張景岳先生,中國書協(xié)理事,四川省書協(xié)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曾入展全國第一、二、三、七、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二屆獲優(yōu)秀獎、八屆獲二等獎)、全國第三、七屆書法篆刻展、九九中國書法年展、中日自詠詩書展,《中國書法》、韓國《月刊書藝》曾作張景岳專題介紹。個人介紹與作品收入《中國美術年鑒》、《中國書法今鑒》、《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書法3》。出版有《跨世紀美術家叢書-張景岳》書法集。)【原標題:書畫師友錄·張景岳——我的書法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