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豫劇《陳三兩爬堂》里有一段戲文說的是陳三兩雙手會寫梅花篆字。傳聞中的梅花篆字“字中有花(畫)、花(畫)中有字”,這種字據說在清代就已失傳。
但在焦作市修武縣,76歲的“梅花篆”大師祝應倫老師,獨辟蹊徑創作出行書、甲骨文、楷書、篆書等多種書法字體融合為一體的梅花篆字。
除此之外,祝應倫老師還有個絕藝——雙手同書梅花篆字、左手寫字、右手寫字、口書、反書。祝應倫老師的梅花篆字作品已被人民日報、中宣部收藏十余幅,他的梅花篆字“奧運中國”在人民大會堂展出并獲得金獎。
近日,記者來到焦作市修武縣城隍廟對面的一個清靜小院見到了這位久負盛名的梅花篆字大師。初次見到年滿76歲的祝老師,面容慈祥,精神矍鑠,待人接物平和從容,安之若素,與素常的老者并無二致。
在隨后的采訪中記者得知,1959年祝應倫從民間藝人口中聽說了梅花篆字,便產生了研究這一藝術瑰寶的念頭。多年來,他創作梅花篆字的熱情一直很飽滿。
經過長期醞釀、構思和習練,1999年,他終于鋪開長卷,飽含深情、熱情和激情,用4個月的時間,創作完成了一套6.5米的梅花篆字長卷。之后,他又完成了兩幅長卷,其中最長的一幅8米。
當記者要求祝應倫在一幅“壽字圖”上表演口書時,只見他屈伸彎腰,口銜毛筆,開始書寫,筆鋒灑脫秀麗,宛如涓涓細流。接著,祝應倫把“壽字圖”翻轉過來,在紙上書寫反書,寫完后又翻過來,圖上顯示出“辛卯年應倫寫”幾個字。
興趣所至,祝應倫坐在板凳上,拉起京胡、板胡、曲胡給我們唱了起來,唱腔渾厚高昂,激情蕩漾,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年近80歲的老翁在演唱。【原標題:焦作祝應倫大師了不起:獨辟蹊徑創作梅花篆字融合甲骨文楷書等書法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