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了石油書法事業,張繼付出了極為艱辛的勞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同時他自己的書法藝術也達到新的高峰。
談石油、談書法、談學習,我感受到張繼有許多不能忘懷的石油情結。
張繼的書法藝術及其人生經歷富有傳奇色彩:少年時代他就對書畫鐘愛有加,13歲在村頭舉辦了第一次個人書畫展,轟動十里八鄉;30歲當選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40歲特招入伍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他曾參加全國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書法展并連獲“全國獎”,被譽為“三連冠”。他以獨具個性的藝術風格和表現語言,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石油成就了他的事業
1987年,張繼走出大學校門來到河南油田藝術學校,天分與執著使得他與他的弟子們佳績連連。隨后擔任河南油田書協秘書長、書畫院院長。
1993年年底張繼離開河南油田,開始了他新的工作——擔任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這意味著張繼有了更大的舞臺,更廣的天地。
他與同仁一道組織石油書法作者積極投身書法創作,每年舉辦大小活動20余次。先后成功舉辦了三屆石油文化書法展及“勝利杯”、“三元杯”石油書法大賽和石油書法系列大展、中國石油書壇50人書法篆刻藝術展、全國石油書法優秀作品赴港展等大型活動,推出了一大批石油書法骨干。
在舉辦展覽的同時,張繼更重視基層骨干的培養。連續五屆書法培訓班、六次書法創作研討會,先后邀請國內知名書法家授課,開闊了石油書法愛好者的視野,尤其是全國首屆行草書大展、全國第二屆楹聯書展和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創作班的舉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三次大展石油系統均有4人獲大獎,并有數十人作品入選。
張繼每年都要赴各石油企事業單位講課、輔導,有的單位去過多次。在許多單位,不僅為職工授課,還為老年班、少年班搞講座或輔導,深受石油職工歡迎,多次得到中國石油文聯等上級部門表揚。記得張繼剛就任石油書協秘書長就到大港油田講課,由于對書法創作的渴望,幾名書法愛好者與張繼交流書法創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上午張繼授課去晚了,百十名學員靜靜等著,說明原因后,場下響起長時間掌聲。
1997年7月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的有史以來石油系統規模最大的書法展——“北京·中國石油書法系列大展”,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給石油人也給全國書法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整個中國美術館成為展示石油書法藝術的舞臺,9個單項展覽占據了美術館整整一層的所有展廳。從領導干部書法展、石油書法藝術之花作品展、職工書法展、職工篆刻展、硬筆書法展、少兒書法展等,近千件作品全方位展示了石油人的才華與創造。
十多年間,一批又一批石油書法骨干在全國重大專業活動中頻頻亮相,先后有十幾人在國家書法大展中獲大獎,現已建成擁有上百人的國家級會員隊伍。2006年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成為全國產業藝術協會第一個國家團體會員,這些都與張繼辛勤工作分不開。
在當好協會“家”的同時,張繼也以藝術創作的突出表現和謙虛的為人贏得了諸多榮譽,他先后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被中國書協授予“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還被推選為中國文聯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在否定中尋找新的坐標
張繼在藝術上篤行遠足。他在全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表彰大會上所做的題為《學非淺嘗所能及,藝必精研而后成》的發言全面闡述了自己在學習、創作及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諸多方面的互相關系。
他在談到“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時說:“如果沒有繼承,所謂的創新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沒有創新,藝術就不會再有發展,更不會有個性的形成”。他在談到“博取與專攻”的關系時說:“假若在技巧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但其他綜合修養嚴重缺乏,將來的創作必然底氣不足,沒有后勁。藝術水平的較量,最終是綜合修養的較量。”他在談到“勤奮與善悟”的關系時說:“沒有勤奮就很難有積累;但倘若只有勤奮,缺乏悟性,則極有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善悟不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還能常常迸發出藝術創作靈感的火花。”他在談到“學習與工作”的關系時說:“一個人不管有多么遠大的抱負,也不管有多么超人的才華,只有扎扎實實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做好將來的事。”他在談到“成就與發展”的關系時說:“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就是令人羨慕的,但成就的大小是相對的,不同的成就只能反映出在不同的階段所達到的高度,所以取得成就是沒有止境的。為成就所累,為成就所傲都是萬萬不可取的。”
張繼總結自己成長的經驗是:事業的成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因素,在做藝術家之前,先學會做一個人,一個正直的人、謙遜的人。
書法上張繼顯現出很高的天賦。他四體皆能:隸書的率意,小楷的高古,篆書的生動,草書的雄健,讓人感受到他思維的飛揚與格調的統一。在當代,除少數書法家在隸書上顯示出較強的個性新意外,相比整個書法界隸書的發展并不能稱其繁榮,甚而出現人們認識上的錯位。張繼屬于這個時代,他的隸書出傳統而具新意,從而成為當代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符號。在他既古且新、神完氣足的風格面貌上,讓人看到了他對前人書法經典的傳承與創變。他從《張遷碑》的雄強、《禮器碑》的典雅、《曹全碑》的柔曼與金農的異趣、伊秉綬的厚重以及簡帛書的生動奇宕、漢磚瓦文的樸拙中汲取養分、化而為之,融入到自己追求的審美信息中,形成了看似雜實為博,看似舍實為取的“非人非我”的藝術表現效果。
張繼以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植入現代美學元素,來實踐著用筆上點線面的豐富、用墨上的虛實變化和構字上的獨到韻致,從而成就了神采飛揚的“張氏風格”。
老領導歡送張繼參軍
在我的記憶中,石油書法的發展離不開許多老領導的身影:焦立人、李敬、金鐘超、張轟等老領導對石油書法事業的發展壯大,給予了很多支持。
張繼在擔任中國石油書協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后,工作十分繁忙,但他還是主動承擔了一項特殊任務——為總公司機關離退休老年書法班授課。在機關老年書法班里有老領導的身影,他們拜張繼為師,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努力練習,在每次石油書協舉辦展覽時,老領導們都題詞祝賀并參加開幕式。
1995年5月,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在勝利油田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了李敬老部長,從那以后,石油書協的每次活動都有老人的身影。2004年6月,石油書協在北京石油大學舉辦張繼參軍歡送會,李敬老部長來了。他特意寫了詩贈給張繼。老人那天十分激動,發表了講話:我四十歲脫下軍裝,轉業到石油工作,張繼四十歲穿上軍裝,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這是他個人的驕傲,同時也是石油的驕傲。
張繼在書法藝術方面取得較高成就的同時,又由書法切入文學、繪畫、篆刻,時不時地調弄丹青,鐵筆耕石或自度詩聯,不斷豐富、拓展自己的藝術領域,并自命其居為“四融齋”,即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由此可見他的治學志向。
自從2004年張繼被特招入伍專業從事藝術創作以來,他如魚得水,多有新創。幾年來,許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中南海、我國駐外使館及各省美術館收藏,2007年9月張繼成為全國第一次評選出的“蘭亭七君子”之一。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及全國書法大展評委,張繼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社會兼職越來越多,社會活動也越來越頻繁,但他從來都是那樣謙虛、勤奮、嚴謹、低調,從不以成功者自居,他常以曾經是一名石油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原標題:青年書法家張繼投筆從油又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