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頭飾。
二夾弦,這個曾經流傳于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陜西等省的古老劇種,在河南的60多個縣市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這些輝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現(xiàn)在全國僅剩下一個二夾弦劇團——河南省開封市二夾弦劇團。而這個專業(yè)劇團也是老藝術家田愛云在此團消失近20年后,歷時4年重新恢復起來的。5年來,她和家人傾家蕩產,三遷團址,含辛茹苦地培養(yǎng)著招收來的學生,為二夾弦藝術播撒著種子。
不解之緣 投身二夾弦
從小就愛聽戲,又有一副好嗓子。一次逃學,使田愛云與二夾弦結了一生緣。
古老的黃河文化釀造了中原大地各種各樣的戲曲美酒,其中獨具特色且又清新、質樸的二夾弦更是讓人流連陶醉,回味無窮。這種小戲的伴奏樂器有四根弦,每兩根弦夾一束馬尾,二 夾弦由此得名。
二夾弦的曲調優(yōu)美流暢,聲腔委婉細膩,生、旦、凈、丑的唱腔都有“真腔吐字,假嗓行音”之特點。
1941年,田愛云出生在山東省菏澤市安興鎮(zhèn)。一歲多時她的父親不幸去世,她和母親相依為命,以要飯、撿柴為生。在苦澀、艱辛的童年,戲曲成了這個世界帶給她的唯一的溫暖和亮色。
那時想聽戲買不起票的田愛云想了不少點子。每當有戲班子來演出,田愛云就守在門口,看到進場的大人有不帶孩子的,就擠上前拉著人家的衣角,冒充別人家的孩子混進場去聽“蹭戲”。每當聽完了戲,田愛云就覺得心里癢癢的,忍不住自己學著唱。平時撿柴時,田愛云就折幾根柳條插在頭上當作唱戲的翎子,比劃著唱。聽到她唱戲的鄰居都說:“二妮(田愛云)生了個唱戲的好嗓子,是那塊料。”
1953年,12歲的田愛云跟著表哥在菏澤朱樓鎮(zhèn)上了學。沒多久,東明縣一個二夾弦劇團到鎮(zhèn)上演出。得了信的田愛云實在是受不了聽戲的誘惑,每天上學時,就背著書包去到戲臺前,連逃了幾天學。老師找到表哥告狀,田愛云哭著承認了逃學去聽戲的事。或許是田愛云命中注定與二夾弦有緣,氣憤的表哥說:“你也學不進去,還是去學戲吧。”田愛云去考試,對著團長唱了段自學的《南陽關》、《斷橋》。聽了幾句,團長一揮手:“小妮兒腔不錯,中,跟我們走吧。”
就這樣,田愛云與二夾弦結下了一生的緣分,50多年的榮辱、沉浮、歡欣和悲傷都與這個劇種密切相連。
矢志不移 唱紅二夾弦
她吸取了多種優(yōu)秀劇種的旋律,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開封二夾弦唱腔調門。
開始學習二夾弦,田愛云也開始了艱辛的歷程。田愛云生性要強,學戲從不惜力,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練不好而被師傅批評,更不比別人差。學練“小翻”的時候,劇團里別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她卻怎么也翻不好,心里又急又惱,她對自己說:“學不會這,我不活了!”中午休息的時候,她就偷偷跑到村外練功,找個地勢高的土坡往下翻,可沒有老師給扶著,她一頭栽到地上,半個腦袋都埋在了土里。爬起來,臉上直流血,嘴里、耳朵里全是土。
1956年,劇團到開封地區(qū)匯演,匯演結束,這個原本漂泊鄉(xiāng)間的二夾弦劇團留在開封,成為全國級別最高的二夾弦劇團。要強的韌勁加上天賦,田愛云越唱越紅,逐漸成為了劇團中的名演員。她吸取了京劇、越劇、四平調、道情、評劇、柳子戲、鼓兒詞等多種優(yōu)秀劇種的旋律,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開封二夾弦唱腔調門,使觀眾聽起來倍感新穎別致。她音域寬廣,音調上翻,大口吐字,小嗓拖腔,表現(xiàn)力特別強。那個時候,田愛云主要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絲絨記》、《盤妻索妻》、《貨郎翻箱》等劇目多次在全國和地方獲獎,并使她成為開封二夾弦劇團中唯一的一位國家二級演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田愛云主演的《貨郎翻箱》,擅長小生的她在劇中飾演小丑貨郎,演得惟妙惟肖,被廣大戲迷譽為無人能比的“小貨郎”。后來,《貨郎翻箱》被上世紀60年代轟動全國的電影《李雙雙》選為“戲中戲”,風靡大江南北。那時,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河北、陜西等省區(qū)都留下了劇團辛勤演出的足跡。每到一處,排隊購票的隊伍綿延一條街。演員從6點到夜里12點一天要連演6場,而且場場爆滿,根本來不及卸裝。這個時期,開封二夾弦的陣容和創(chuàng)作的劇目都達到了鼎盛。1984年二夾弦劇團整頓停辦,河南的二夾弦戲迷再也難看到專業(yè)劇團的高水平演出了。
歷經磨難 復興二夾弦
田愛云歷盡磨難帶出了全國唯一一個陣容整齊的二夾弦劇團,被戲劇界人士稱為“天下第一團”。
劇團停辦后,年輕點的演員紛紛調走,年紀大的在家閑著,二夾弦劇團就這樣解散了。被要到豫劇團的田愛云整天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就感覺豫劇團再大也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魂兒都被二夾弦給勾走了。1991年,田愛云退休了,忙著照顧重病老伴的同時,她整天還在琢磨怎么恢復二夾弦劇團。作為兩屆省人大代表的她,不停的上交提案。
2002年春,田愛云帶著借來的5000元錢到豫北、豫東這些二夾弦的“老根據地”招收學員。
到2002年6月開學,只有16個學生報到,后來通過親戚幫忙,好不容易才物色到40來名學員。
學員畢業(yè)時,學校遇到了更大的資金困難。如果沒錢,好不容易拉起的班子就可能散了架,恢復二夾弦的事業(yè)將功虧一簣。無奈之下田愛云想到了自己的住房,近百平方米的房子還帶個小院,是她與老伴、兒子、兒媳共同的家。不顧兒子的反對、兒媳的痛哭,田愛云咬牙賣掉了房子,領著一家人住在了劇團。那時正是炎炎夏日,是演出的淡季,全團幾十號人全靠她養(yǎng)活,賣房得來的7萬多元錢很快花光了。之后,田愛云開始向親戚朋友四處借債,以至于現(xiàn)在她還背負著十多萬元的外債。實在是借不到錢了,她不得不用退休金抵押貸了兩萬元,維持劇團生計。就這樣,田愛云歷盡磨難帶出了全國唯一一個陣容整齊的二夾弦劇團,被許多戲劇界人士稱為“天下第一團”。讓田愛云欣慰的是,田愛云帶著劇團在豫北、豫東等地農村巡回演出,這個“娃娃班”憑借所受到的嚴格訓練,很快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在河南首屆民間傳統(tǒng)優(yōu)秀戲曲匯演中,他們一舉獲得了5個表演金獎、兩個表演銀獎。
陷入困境 擔憂二夾弦
現(xiàn)在他們遇到了大難題,二夾弦快沒有“窩”了。他們所棲身的一棟危樓快拆遷了。
田愛云的家和戲校在偏僻的魏都路盡頭,路的一側是遷走的黃委會留下的三層破舊不堪的紅磚小樓。3月17日,記者去采訪,給記者當“向導”的是從小樓上不時傳來的優(yōu)美唱腔。穿過這座小樓黑黢黢的樓梯,便來到了田愛云的家。
她家就在二樓,只有一間房子,屋子里堆滿了道具、音響和服裝。她的二夾弦劇團和小演員都蜷縮在這個樓上。三樓拐角處稍寬敞的房間就是他們的排練廳,四面墻的墻皮都翻卷著,墻的南側放著塊破舊的大鏡子。
正值小演員們練功的時間,田愛云一邊忙著指導,一邊提醒孩子們錯開距離,小心被碰傷。抬頭看見屋頂,讓人觸目驚心,房頂穿出幾根鋼筋。“這是危房,用鋼筋從兩端箍著,防止出危險,每間房都是這樣。”田愛云忙著解釋。
“關心二夾弦的人很多,各級領導也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可是,現(xiàn)在我們遇到了大難題,二夾弦快沒有‘窩’了。”原來,田愛云他們所棲身的這棟危樓日前接到了拆遷通知,房東已經通知他們盡快搬家了,可是卻難以找到合適的場地。條件好的場地租金貴,孩子們急等著找到一個練功的地方。“吃得不好穿得不好都沒有啥,我只求給孩子們安個家。”田愛云不由握住了記者的手,“這些孩子都是農村來的,現(xiàn)在這種情況使很多孩子安不下心。再沒有場地,有的孩子就會走。他們都是用四五年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走了,二夾弦就塌了架了。我已經67歲了,再培養(yǎng)一批恐怕熬不上了。”記者感覺田愛云的手越抓越緊,眼睛含著淚花。“只要有個正規(guī)的場地,我就把孩子們的戶口遷過來,以后再給他們交上‘三金’,就把他們的心栓牢了,他們就會把二夾弦當作一輩子的事來干。二夾弦后繼有人,這門藝術就傳承下來了,我也就放心了。”【原標題:田愛云與二夾弦結下一生緣】

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