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9日,“王藝紅收徒儀式暨牛派喜劇專場晚會”在新區歌劇院舉行。晚會開始之前,王藝紅應邀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您的個人簡介顯示,您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戲。您是如何走上豫劇道路的呢?
王藝紅:我真正走上豫劇道路應該是在1968年左右,那年我11歲,正趕上當時的偃師縣劇團招收新學員。當時總共有幾千人報名,最后收了十幾名學生,我有幸被選上了。
進入劇團之后,我從1970年開始演“樣板戲”,比如《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等等。演了幾年之后,到1978年我開始演古裝戲。一開始我演的是小生,后還演過武生,因為當時很瘦嘛!在1985年之前,我還兼演丑角,1985年正式開始跟牛得草先生學藝。1987年我正式拜牛得草先生為師,從此走上了專攻丑角的道路。
記者:您曾經說過,扮演丑角,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多歡樂。您是如何來理解和詮釋丑角的?
王藝紅:對,丑角確實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歡樂。
丑角不能真丑,他必須“丑中見美,美中取樂,樂中回味”才行。具體來說,就是丑角在臺上的表現,既可以讓觀眾捧腹大笑,又能夠讓人淚流滿面,這樣跌宕起伏的表演,才能真正得到觀眾的認可。
記者:今天舉行的收徒儀式,是您首次收徒嗎?
王藝紅:對,首次收徒,而且很有特色。你看我這8個徒弟,全是光頭。雖然是丑角,但是他們一點都不丑,長得都很漂亮,表演都很不錯,他們8個都是專門剃的光頭。
記者:您收徒的標準是什么?
王藝紅:首先人品要好,同時嗓子要好,表演要好,有基本功,形象也要好一些。一個豫劇愛好者,如果他真想從事這行,就是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對這項事業愿意付出的精神。你看我,唱豫劇這么多年了,一天都沒有跳過槽。
記者:可以談談您的近況嗎?
王藝紅:我最近的打算就是栽培新秀,把徒弟帶好。10月份我準備拍一部新戲,名字叫做《三拜花堂》。同時還要到中央電視臺再錄幾個戲,像《七品芝麻官》等等。【原標題:“丑角”王藝紅:丑中見美,樂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