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元月6日,參加完由文化部、財政部主辦的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授牌儀式后,王惠即于7日凌晨趕回鄭州,參加當天的省人大會議。8日下午,作為省直藝術屆代表,又參加了由省委政研室、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省文化廳、省廣電局、中原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聯合舉辦的“敬畏文化、學習文化、振興文化、服務文化”座談會。
在會議間隙,她接受采訪時說:身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深刻感受到在對“文化”的認識上,從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從文件精神到領導講話,都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次獲得大獎,已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歡欣鼓舞之際,也在靜心思索,耐心尋味。
王惠說,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主旨就是振興文化。胡錦濤書記在中國文聯、作協會上指出,文藝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人民高尚靈魂的重要力量。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德藝雙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近日,盧展工書記也提出要敬畏文化、學習文化、振興文化、服務文化,積極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造更好的條件。聽到這些話,更加令人振奮,更加令人感動。
王惠說,元月6日,由省豫劇一團創演的大型現代豫劇《常香玉》經過不懈努力,千錘百煉終成正果,百折不饒登臨頂峰,榮獲2011年國家舞臺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第一名,實現了河南省在國家舞臺精品工程中的“六連冠”,在全國獨樹一幟,備受矚目。可以說,正是懷著對文化的敬畏之心,才有了豫劇《常香玉》今天的殊榮。
作為常香玉老師的弟子,王惠對常老師“戲比天大、德藝雙馨”的精神心存敬畏;作為一名演員,她對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和腳下舞臺的厚重心存敬畏;作為豫劇一團的團長,她對前輩老師的厚望、上級領導的重托、廣大觀眾的期盼心存敬畏;作為該劇的主演,她更是懷著對文化、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來全身心投入這項工作。
自去年4月份上任以來,全力沖刺精品工程成為王惠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向文化廳黨組和楊麗萍廳長做過鄭重承諾并立下軍令狀(目標責任書)的重大政治任務。上任伊始,王惠就有了“近鄉情更怯”的切身感受,河南省豫劇一團的前身是常香玉老師創辦的“香玉劇社”,豫劇《常香玉》講述的是常老師一生的縮影片段,她要用藝術形式描繪的是常老師人生的心靈歷程。可以說,無論是對團長的職務,還是對主演的角色,她都有種“越接近,越情怯;越深入,越敬畏”的思想震顫,肅然而生敬心。
王惠說,常香玉老師身在舞臺,心向觀眾,視藝術為生命,視觀眾為父母,戲比天大記心間,德藝雙馨為人民,敬愛觀眾,敬重藝術,敬畏文化,這就是她光輝人生的真實寫照。她把對黨和人民的感激化作歌聲,唱遍了大江南北。她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她摯愛的人民,終成一代藝術大師、人民藝術家。
豫劇《常香玉》歷經錘煉,反復打磨,再次沖刺精品工程,準確定位,提煉升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在競爭加劇、難度倍增的局面中,從全國42臺入選劇目中脫穎而出,贏得35位評委的高度評價,依靠自身實力奮力挺進2011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五大精品劇目,以最高分數位列第一名,創造了一團歷史獲獎之最,進一步提升了河南省舞臺藝術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奠定了河南文藝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和河南的文化強省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唱罷兔歲歌一曲,再飲龍年酒三杯。在新的一年里,面對觀眾的厚愛和各方的關懷,面對取得的成績和追求的藝術,王惠表示,要常懷感恩之情,常葆進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同時,省豫劇一團也將高標準高要求選擇一部新劇本,力爭再排演一部高水準高質量的新劇目,從新的起點出發,凝聚干勁再求突破,乘勢而上再立新功,助力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文化強省建設,助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原標題:河南省豫劇一團團長王惠:近鄉情更怯】